隨著互聯網的興起和發展,人們的衣食住行都可以通過網絡來聯系,如今“遠程問醫”正在逐漸走進人們的生活,但由于網絡特性,人們很難分辨遠在網絡另一端的醫生是不是真實的。近日,民權警方就破獲了一起利用遠程中醫問診的跨省電信詐騙案,涉案資金數億元,受害人多達10余萬人。
河南一男子網上尋醫受騙報警,牽出跨省電信詐騙案
河南省民權縣人和鎮的村民張濤(化名)是個勤快人,生活無憂,不過,他卻有件煩心事難以啟齒,不到40歲,雖然身體健壯,夫妻生活質量卻不高,這成了他的一塊心病。閑來無事的時候,為尋求治療方法,張濤便上網查詢,搜到了元×堂。
元×堂是一個中醫館,張濤認為,中醫博大精深,通過調理,應該對自己有所幫助。元德堂廣告下面有微信二維碼,張濤點擊之后,很快就有一個自稱喬助理的醫生聯系他。
這名喬助理通過微信詢問病情,張濤把自己的難言之隱一一陳述,并按照喬助理的要求,拍了自己的舌苔照發給對方。
很快,喬助理回信說一人一方,現場熬制中藥,三個周期就能根除病情,一個周期一個療程明顯見效。將信將疑的張濤在看了對方發來的營業執照和資格證的照片后,終于打消了疑慮。
張濤通過微信支付了200元定金后,便收到了元×堂寄來的中藥,貨到付款,按照優惠價,張濤前后共支付藥費3268元。
眼見兩個療程的中藥快要吃完了,張濤感覺不僅沒有任何療效,反而起了不良反應。三千多元就這樣打了水漂,張濤不太甘心,便聯系喬助理要求退款。經過多次交涉,元×堂拒不退款,喬助理也不再回復張濤的信息。張濤到民權縣公安局報了案。
警方通過調查,確有南京江寧元×堂中醫門診部有限公司的注冊信息,法定代表人卻是一名60多歲的農村老人。偵查員找到了這家裝修考究的元×堂中醫館,為了不打草驚蛇,從外圍進行了仔細勘查。
奇怪的中醫館:銷售人員不懂醫療,網上充神醫賣藥
這家中醫館生意冷清,幾乎沒有什么患者前來就診。偵查員觀察幾天后,發現一種奇怪的現象,每到上班時間,總會有一些年輕人走進中醫館。
偵查員佯裝購買中藥走進元×堂,發現大廳里有樓梯,這些年輕人都上了二樓,中午有外賣員送餐,他們幾乎一整天不出門。根據調查,幾個月時間,元×堂通過快遞給患者郵寄中藥就達一萬多單。
經過進一步偵查獲悉,嫌疑人何某某實際控制四家公司,均采用網上問診的方式銷售產品,只有元×堂在南京,其余三家公司設在安徽省合肥市。
民權警方隨即派出偵查員趕赴合肥市展開調查。合肥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經典廣場有一家名為“××購”的公司。偵查員看到,公司辦公區南側有數十人在工位上工作,他們忙得不亦樂乎,幾乎沒有人抬頭。
8樓和25樓是一家名為“青×堂”的生物科技公司,這家公司里同樣是一派忙碌的景象。在合肥市瑤海區的一棟樓房內,偵查員找到了一家名為“××潮”的生物科技公司,里面的場景和“××購”、“青×堂”公司如出一轍。
何某道的4家公司設在不同辦公地點,每家公司針對不同的病癥營銷不同的產品,但是營銷手段完全相同。這幾家公司均在互聯網上發布廣告進行推廣,每個公司的每個營銷團隊都有一個營銷范本,也就是所謂的“話術”。這些銷售人員絕大多數沒有受過醫療衛生專業教育。老師也好,醫生助理也好,他們言談之中顯出一副無所不會的樣子,憑借話術上的幾句醫療術語竟然就在網上對患者診斷開方。患者也誤以為他們是能夠妙手回春的“神醫”,開出的是能夠根治疾病的“神藥”。
190名犯罪嫌疑人被抓,涉案資金數億元
抓捕時機成熟。按照計劃,500多名參戰民警、輔警分頭趕往北京、江蘇南京、安徽合肥三地執行抓捕任務。
由于犯罪嫌疑人人數眾多,一有風吹草動,他們就會作鳥獸散,抓捕行動的難點在于原本是一家的4家公司辦公地點分散,現場情況復雜,保密工作不到位、抓捕不同步都可能造成集中抓捕行動功虧一簣。
為了確保萬無一失,民權警方制訂了周密的抓捕方案,決定派出小分隊將主要犯罪嫌疑人先行抓捕到位,然后再全面展開收網行動。
7月12日上午,主要犯罪嫌疑人何某某、魯某某、吳某某在合肥被民警秘密抓獲。緊接著,抓捕民警在北京、南京及合肥的多個地點同時展開行動。公司各部門負責人、銷售人員及其他涉案人員等300多人被控制或抓捕對象紛紛落網。
經過甄別,涉嫌詐騙犯罪的190名犯罪嫌疑人被安全帶回民權縣。
經查,這起電信詐騙案的涉案資金數億元,受害人多達10余萬人。然而,犯罪嫌疑人何某某卻堅稱自己的公司是正當合法經營。
互聯網時代,網絡營銷是很多商家必不可少的經營方式,犯罪嫌疑人何某某也是利用網絡微信做銷售,經營的食品、保健品近二百種,可謂是琳瑯滿目。警方的調查結果與何某某的說法大相徑庭,何某某的公司涉嫌假冒身份,編造話術,采取欺詐手段銷售產品牟取暴利,且造成部分疾病患者健康受損,已經涉嫌犯罪。
涉案員工回憶:每種類型顧客都有應對方法,最終目的是銷售產品
喬助理在大學里考取了護士證。2019年2月,她通過應聘進入元×堂公司做導醫。進入公司不久,喬某發現,中醫館生意冷清,銷售平臺卻非常火爆,于是,她成了元×堂里唯一一名持有護士證的銷售人員。
和剛入職的喬某不同,杜某是在××購公司工作了三年的老員工,因為銷售業績突出,他成了公司的銷售組長。
作為銷售人員的喬某和杜某證實,公司銷售有“話術”,話術培訓是所有新入職的員工必須經歷的過程。公司培訓內容除了一些相關疾病的專業知識外,更多的是銷售方法。話術把常見顧客分成四大類型:貓頭鷹型、孔雀型、鴿子型和老鷹型,對每種類型顧客都有應對的方法,最終要達到銷售產品的目的。除了死記硬背,培訓老師還會模擬患者的身份和員工對練,直到員工熟練掌握話術內容才能正式上崗。
據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查證,何某某公司銷售的產品大部分是保健品和普通食品,相當一部分是來路不明的三無產品,而這些包裝花哨的產品根本不能代替藥品預防治療疾病。
抓捕行動中,許多銷售人員正在與患者聊天,還沒有來得及關掉手機和電腦就被控制了。從聊天內容看出,銷售人員只需要查看患者提出的問題,然后從話術題庫中復制粘貼答案回復就行了,一名銷售人員可以同時和多名患者對話。即便很多患者對網上的信息半信半疑,這些銷售人員也有足夠的招數讓患者買單。
偵查員發現,這幾家公司銷售的產品成本很低,一個療程售價卻動輒上千元,公司賺取了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利潤。有的患者無法接受如此高昂的價格,公司話術中也有應對辦法。
贠某某是西安市的一名鄉鎮醫生,有醫師資格證,公司對他可謂是待遇優厚。為了獲得患者信任,元×堂銷售人員會把一樓中醫館的照片和視頻發給患者看,在診斷中,他們煞有介事地讓患者把自己的舌苔拍攝用微信發過來,贠某某和銷售人員竟然就憑借這些照片給患者開方下藥。
元×堂的中藥只分為1234號,不可能做到一人一方,這種不負責任的診治方法讓贠某某感到心驚肉跳,他擔心將來一定會出問題。
表面上紅紅火火的公司,會舉辦各種活動鼓動員工積極營銷,然而,依然擋不住許多知情員工離職。喬某想退出,卻被公司扣押了護士證。贠某某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決定再干一個月就離開這個是非之地,他甚至已經買好了回老家的火車票。
網絡微信營銷商品本來是一種合法的市場行為,商家在銷售過程中“王婆賣瓜,自賣自夸”似乎也無可厚非,然而,何某某旗下4家公司的營銷行為卻出了格,觸犯了刑律。(作者 馮先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