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走進桐柏縣新集鄉磨溝村,映入眼簾的是金黃的田野、蒼翠的群山、蔚藍的天空和如織的游人,美景和游人共同繪就了“雙節”假期后依舊火熱的鄉村旅游繁華底色。
沿著“青白路”村道,踱步到“芭蕉扇農家樂”,點綴著各種花草樹木的古樸院落干凈整潔,脫貧戶王令巧正忙著淘洗從山里采摘的野生木耳、山野菜等綠色食材。提起自家農家樂發展,王令巧就像打開了話匣子。“現在來磨溝村旅游度假的人是越來越多了,尤其是國慶假期期間,晚上吃飯的客人都應接不暇,我們磨溝村現在真是徹底變了樣兒。”“假期期間農家樂每天的營業流水最少都有兩千多元,現在游客就喜歡吃我們的農家飯,像山野菜這樣的綠色食材是最受歡迎的了。”
磨溝村原是新集鄉的貧困村,群山環繞,風光秀美,但是交通十分不便。大山和貧窮包裹著磨溝村,使得村民不得不背井離鄉外出打工,只剩下老人與小孩兒的村子逐漸演變為“空心村”。因為家中有行動不便的老人和年幼的孩子,王令巧夫妻倆無法外出打工,只得守著幾畝薄田,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苦日子,把省吃儉用攢下的土雞蛋、山野菜拿到城里賣點錢,勉強夠補貼家用,“窮帽子”算是結結實實地戴上了。
近年來,新集鄉黨委政府立足磨溝村自然生態資源,結合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工作,加強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打造美麗鄉村,發展鄉村生態旅游,取得了顯著成效。隨著磨溝村的名氣越來越響,來這里觀光的游客也越來越多,王令巧瞅準機會,通過幫扶政策申請了扶貧小額貸款,解決了啟動資金難題,和丈夫一起開起了農家樂。
由于庭院環境有特色,加之飯菜干凈衛生、價格公道,王令巧的農家樂生意很快紅火起來。她又通過積極參與鄉村組織的外出學習,汲取農家樂管理先進經驗,進一步提升了菜品品質和種類;與此同時,主動參加村里組織的衛生安全培訓和服務禮儀培訓,進一步提升了農家樂的服務水平,農家樂的發展“更上一層樓”,深受游客的歡迎。
王令巧的丈夫魏振甫也不甘落后,利用自己的養牛經驗,申請了幫扶小額貸款,買了幾頭小牛發展起了養殖產業。魏振甫能吃苦肯實干,幾頭牛養的肥肥壯壯,長勢喜人。為支持貧困群眾產業發展,村里邀請了縣畜牧局專家,對全村有意愿的養殖戶進行專業技術指導。魏振甫抓緊時機,增加了牛的存欄量。2015年底,僅靠賣牛,他就還清了貸款,加上農家樂的收入,年收入超過10萬元,一舉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
自己脫貧的同時,魏振甫還發揮致富帶頭作用,幫助同村另外兩戶貧困群眾發展養牛產業,并且成功脫了貧。脫貧帶貧,魏振甫成了大家眼里的致富能人,被大家戲稱為磨溝村的“牛魔王”,以妻子王令巧名義所開的農家樂飯店也順勢起名“芭蕉扇農家樂”。王令巧和魏振甫夫妻倆“婦唱夫隨”,同心攜手,一面用心經營農家樂,一面努力發展養牛產業,干勁兒十足,日子也越過越好,蓋起了新房子,夫妻幸福,家庭美滿。“多虧了黨和政府的好政策,讓我們徹底告別了過去的苦日子。幸福真是奮斗出來的,我們是越干越有勁兒了。”王令巧夫妻兩人發自肺腑地感慨道。(記者 田雨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