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兩天,2020年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就要在鄭州開幕了,鄭州市民將一睹大批電影明星的風采。接下來,鄭州市民與明星“面對面”的機會可能還會非常多。
據了解,鄭州市擬打造“首映禮之城”。如果這一預想落地,這或將是繼廈門后,國內第二個提出該口號的城市。
業內人士稱,鄭州近幾年發展迅速,不管從城市地位,還是鄭州電影票房收入、排片場次等指標上,打造“首映禮之城”,鄭州都準備好了。
【鄭州擬出臺政策,打造“首映禮之城”】
日前,河南商報記者從鄭州有關部門了解到,為促進文旅市場發展,鄭州市擬出臺若干政策,其中一條就是“支持打造‘首映禮之城’”。
其他擬提出的政策,還包括鼓勵開發老舊工業遺址,鼓勵利用老舊廠區、老舊廠房、老舊設施打造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支持設立工業遺產博物館、電影院等;鼓勵原創影視、動漫、出版產品,對在國內發行的原創影視,在全國或國際上獲獎的,給予一次性獎金獎勵等。
恰逢2020年中國金雞百花獎電影節在鄭州舉辦,“首映禮之城”的新提法更是讓人振奮。
9月19日,鄭州某大型影院相關負責人向河南商報記者證實,“在金雞百花電影節籌備期間,他也剛剛得知了該消息”,目前更多是意向階段,還沒有落實。
另外據了解,為支持打造“首映禮之城”,鄭州市還擬提出,“在鄭州舉辦首映禮的電影,對排片第一的發行方、出品方進行獎勵。”
“首映禮往往由發行方、出品方、影院等發起并籌備,如果進行獎勵,涉及到幾方的協議、分成等,但不管落到哪個環節,肯定都能起到刺激作用。”上述負責人說。
【我省去年票房全國第九,鄭州成我省最大“票倉”,多項數據超武漢西安】
提起首映禮,很多人一般先想到北上廣深及香港等城市。
業內普遍認為,首映禮的舉辦跟一個城市的影視發展、市場狀況等關聯非常大。河南作為人口大省,鄭州人口破千萬,巨大的人口紅利轉化到影視產業,都是猛增的觀影熱情。
貓眼大數據顯示,2019年鄭州全年電影票房為8.8億元,較2018年的全年票房8.82億元(排名全國12),更加喜人,在中部6省份中僅次于武漢。同樣,2019年河南全省電影票房數字接近26億元,排名全國第9,增速也是全國前列,作為省會,鄭州成為最大“票倉”。
綜合對比發現,鄭州電影市場數據“很能打”。來自貓眼大統計,剛剛過去的周末兩天,鄭州票房總數為340萬元,在中部6個省會城市中僅低于武漢,同時高于同為國家中心城市的西安。另外,鄭州電影院總數目前為141家,在中部城市中僅次于武漢(151家),同時再次高于西安(125家)。
雖然電影院數量在中部排第二,但鄭州排片總場次卻常常第一。比如上周末兩天,鄭州排片總場次分別為4500場、5132場,超過武漢,同時也高于西安。
另外鄭州對大片也很“厚愛”。比如《八佰》,上周末兩天,鄭州排片數量分別為1404場、1113場,中部第一,也高于西安。
【世界城市100強、國家中心城市,鄭州的快速發展很矚目】
對于鄭州打造“首映禮之城”,制片人、河南風華再現文化傳播有限公司CEO楊佳寧認為,主要得益于鄭州這些年的快速發展。
她分析,影視是資本行業,鄭州不僅是“世界城市100強”,還是“亞洲城市50強”,加上“國家中心城市”“新一線城市”等標簽傍身,都是城市實力的增強,市場都看得見。
鄭州市旅游協會會長王曉東則側重談到鄭州的交通區位優勢,鄭州地處中原腹地,是國家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和十字路口,高速、高鐵、航班四通八達,促進東西部文化交流,還是電影人南上北下都非常便利。天然的輻射、集散功能,又帶來了人口聚集,能吸引更多人氣。
王曉東還認為,鄭州乃至河南的文旅資源對“首映禮之城”形成了積極助推。
他舉例,河南旅游產業“后來者居上”,不管是傳統的嵩山少林寺,還是焦作的云臺山,洛陽的龍門石窟,以及欒川等地的秀麗山水,還有開封的宋文化,滎陽的影視城及一系列歷史遺址,鞏義的康百萬莊園,新密的銀基冰雪世界,以及剛引入的黃帝千古情景區等,鄭州及周邊旅游資源豐富。外地朋友來鄭州觀看首映禮后,能玩個過癮,都形成了城市魅力。
【影響:提高鄭州在全國、全球范圍的曝光率,讓鄭州“更有范兒”】
一些影院的負責人告訴河南商報記者,雖然近兩年在鄭州首映的電影不多,但國內一流電影人與鄭州的活動越來越頻繁。他們以所在影院為例,去年一般有二十來部電影的主創團隊來鄭州,有時一個月兩三個劇組,旺季還常常扎堆兒。
通過首映禮能提升多少電影票房,目前并沒有詳細數據,但他們表示,首映禮后,院線一般會增加排片比例。
上述影城的負責人分析,首映禮是一個城市地位的體現。“大制作的電影,首映禮本身就很轟動。如果放在鄭州,一般會提前很多天去營銷宣傳,全國乃至全球范圍的曝光。一連串的首映禮,話題熱搜不斷,能吸引更多人去關注電影,關注明星,關注這個城市。這對城市形象、城市地位和量級都是一個明顯的提升。”
王曉東還注意到,不管是中部六省省會、國家中心城市或“新一線城市”中,均沒有類似提法,“首映禮之城”的提法相對超前,相當于增加了一項城市功能,通過多個角度的打造,讓鄭州“更有范兒”。”
【助推河南影視文化“走出去”“迎進來”,完善產業鏈】
業內人士認為,打造“首映禮之城”乃至即將開幕的金雞百花電影節,能提供一個文化交流和合作的平臺,更好地促進河南影視“走出去“、“迎進來”。
他們提到,近些年除《葉問2》《葉問3》《新少林寺》及《少年的你》等熱門電影有河南企業的投資外,河南出產的爆款電影不多,原因一是投資規模有限,二是河南影視人與外界的交流少,歸根到底還是能對接的渠道少,這一點亟需改變。
紀錄片導演海金星舉例,“一些電影活動中,國際國內頂級的制作人和導演都在場,能了解行業最新的發展方向,這對河南影視人都是‘充電’,很寶貴,另外活動期間,還常常有影視平臺、播出機構參加,能提供一個創作者和市場結合的橋梁,這對影視業都很重要。”
網絡大電影《鄭漂一族》制片人孫林強也介紹,據業內交流,鄭州有拍攝許可證的影視傳媒企業,兩年前數量就超過2000家,但一些片子拍攝后本地卻發行不了,輾轉賣出后成了“外地造”,或者一些體量小的片子沒有播出平臺,拍出來就夭折了,很可惜。
“打造‘首映禮之城’后,除主創團隊外,投資、出品、發行、技術等各環節人士都會來河南走動得多,有助于更多影視工業環節落在河南,完善整個鏈條。”孫林強說。
河南商報記者還注意到,近些年省里明確提到,著力以鄭州為中心,大力發展影視業,努力把鄭州建成全省文化產業中心和全國重要文化產業基地。
省社科院文學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李立新表示,鄭州如果打造“首映禮之城”,也將是相關政策的進一步推動,以往很多人說河南文化厚重,但與現代產業融合得不多,但通過一系列的首映禮,更多的影視、文化人才來到鄭州、入駐鄭州,再加上政府層面出臺更多的專項扶持政策,都將促進河南影視文化產業的提質、升級,
【不能不知道】
“國內8成的劇組里都有河南人”,8成燈光師、6成武行都是河南人
咱們河南電影人有多牛?來看兩組數據!
網絡大電影《鄭漂一族》總導演胡海濤說,根據業內交流的信息,目前國內的燈光師中,8成都是河南人,武行中6成都是河南人。
他說,河南的燈光師群體十分龐龐大,基本上很多劇組的燈光師都是河南的。同樣,依托少林武術,河南每個縣域都有習武人員,他們學成后一般從事影視行業,使得武行中六成都是河南人。
另外他還說,河南電影人基數大,分布廣。“如果說80%的影視人都聚集在北京,那么80%的劇組里都有河南人。河南電影人已經深入到了電影工業的多個環節。”
(河南商報記者 陳朋沖/文 記者 時碩/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