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陳常常被親朋好友調侃為網絡“購物狂”。小到牙膏、洗發水,大到熱水器、洗衣機,這幾年小陳家里的吃穿用度基本都靠網購解決。
小陳說道:“網購已經深入到我生活的每個角落了,早上到單位后第一件事就是登錄各大購物網站,看看當天有哪些新品上架,有什么打折優惠,看到便宜的就趕緊下手,每天能收到好幾個快遞包裹,如果哪天沒有包裹來反而有些不習慣了。”網購次數越來越多,小陳發現家里的空間越來越小。
像小陳這樣的網絡購物者很多。據國家統計局 2019 年 7 月 15 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 年上半年,全國網上零售額為 48161 億元,同比增長 17.8%。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為 38165 億元,增長 21.6%,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19.6%。另外,據報道,2019 年“雙 11”活動,天貓全天成交額為 2684 億元,再次創下新紀錄。
網購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種習慣,每逢節日或是像“雙 11”這類商家制造出的節日,人們更是難以抵擋各種活動的誘惑。
為了避免非理性的網絡消費,我們可以這么做。
樹立健康的消費理念。自覺抵制高消費等風氣的影響,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不盲目消費、攀比消費、超前消費。在進行網絡消費時,做到精打細算,財盡其用。計劃好開支,量入為出。
三思而后“買”。網購商品時,要先問問自己購買商品的用途,明確需求和數量后再購買。
防止上當受騙。盡可能選擇專業的購物網站購物,提高購物安全性。在進行交易的過程中,要先明辨網站信息和交易記錄的真實性,注意保留與商家的往來聊天記錄,保存商品的推介宣傳網頁,付款時務必選擇第三方擔保交易模式。學會用法律手段保護自己的權益,如果發現網站涉嫌欺詐,可以向工商管理部門舉報或者向消費者協會投訴;如果發現涉嫌詐騙犯罪的,可以向公安機關提供線索報案;退貨賠償等事宜無法協商解決的,還可以通過訴訟途徑解決。 (王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