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內領先、國內出彩、人民悅行”是洛陽市綠色出行創建目標。
2020年7月創建工作啟動,洛陽市制訂《洛陽市綠色出行創建行動方案》(簡稱《方案》),重點實施公交提升、道路治理、數字化應用、文化宣貫提升等四項工程,歷時兩年圓滿完成。
公交提升 “提”群眾幸福感
出地鐵站、進公交站,看看電子公交牌,第一時間掌握車輛運行和到站情況……如今,這樣的出行查詢方式已成洛陽人的“日常操作”。
自創建工作啟動以來,洛陽市加強城市綠色出行體系頂層設計,推動建立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城市發展和土地配置模式,明確公共交通優先發展原則,統籌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城市公交專用道建設并在城市主要客流走廊成網;推廣公交信號優先系統,提高公共交通運行效率;加強常規公交與城市軌道交通的動態銜接,實現軌道交通出站口周邊300米范圍內常規公交便捷換乘;鼓勵發展定制公交、微循環公交、社區公交等特色公共交通服務,滿足居民不同出行需求。
洛陽市還加快出行設施適老化改造;圍繞中心城區深入推進城鄉公交一體化發展,加強與其他城市交通互聯互通,構建功能明確的“主—干—支—微”城鄉公交網絡,切實提升群眾出行幸福感。
道路治理 “治”城市“陣痛點”
近日,經過3個月持續奮戰,濱河南路西段改造提升工程通車,城市快速交通再添惠民路。
根據《方案》,我市要加快構建城區內部快速通道網絡,推進各組團快速通道建設,建成“結構合理、內暢外達”的城市路網系統,疏通“毛細血管”,提升城市道路微循環能力。為此,我市除了積極推進一系列道路、停車場項目建設,還開展了道路整治專項行動,對學校、醫院和商業中心等重點區域周邊擁堵道路,開展潮汐式交通引導,緩解重要路口交通壓力,改善道路交通環境。
在完善城市慢行交通系統方面,洛陽市建設全覆蓋、多層次、滿足居民通勤通學購物需求的步行道路網絡;優先保障行人和非機動車及公共交通的通行空間與環境;積極引入共享單車,為廣大市民提供便捷、綠色的出行方式;構建休閑性步行道網,串聯公園、景區、開敞空間、水系、歷史文化遺存等;重點整治行人、非機動車闖紅燈,駕駛電動車不戴頭盔,機動車不禮讓行人、亂停亂放等交通違法行為。
數字化應用 “用”科技惠民生
“這里是洛陽公交智能調度指揮中心,你公司101路公交車運行軌跡正常。”20日,在洛陽公交集團的洛陽公交智能調度指揮中心大廳,十幾名工作人員坐在電腦前,緊盯大屏幕上的公交車運行軌跡、車內實時監控畫面、當日出車率曲線圖等。目前,洛陽市智慧交通綜合應用指揮中心正在建設,目的便是推動大數據、互聯網等技術在交通運輸領域的應用。
《方案》明確提出,洛陽市創建期內要深入推進公交智能化系統建設,加快推進信息技術在公交線網優化、運營調度、服務監管和行業管理等方面的應用。提升完善公眾出行信息服務系統、車輛運營調度管理系統、安全監控系統、運營服務監督系統及應急處置系統,加快電子公交牌建設。
加強城市公共交通與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系統的信息共享和資源整合。鼓勵和支持非現金支付方式,拓寬現有公交卡充值渠道,方便公眾出行;加快建設覆蓋范圍大、感知能力強的城市交通智慧大腦,加強對城市交通運行狀態的監測和分析,推動城市交通精準治理,引導更多居民選擇公共交通出行。
文化宣貫提升 “升”綠色出行“溫度”
連日來,洛陽市中心城區、各縣區的不少單位都組織人員走上街頭,在公共場所和重點區域開展綠色出行宣傳月活動,通過志愿服務、發放宣傳資料、設置宣傳展板等方式向市民普及綠色出行知識。
從2007年“無車日”活動至今,洛陽市每年開展綠色出行宣傳活動。創建期間,洛陽市通過各類新聞媒體廣泛宣傳節能減排、綠色出行、緩解城市交通擁堵的意義,倡導綠色交通理念,營造活動氛圍;各級各部門制訂具體綠色出行方案,鼓勵倡導本單位人員優先選擇乘坐公共交通、騎共享單車和步行等綠色出行方式出行,進一步營造綠色出行的氛圍。
根據相關部門統計數據,經過兩年創建,洛陽市11項創建指標全部完成。下一步,洛陽市將圍繞“洛邑神都、綠色智行”的美好愿景,以努力成為“省內領先、國內出彩、人民悅行”的綠色出行城市為目標,進一步強化公交引導城市發展、推進綠色出行設施建設、完善公共交通智能網絡、健全綠色發展扶持政策、開展綠色出行宣傳交流。
來源:洛陽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