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間,焦作市非公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了近8個百分點、達69.5%,稅收達到128億元,提供了超90%的城鎮就業崗位,已成為全市經濟發展的主力軍、就業創業的主渠道。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的創新理論指引下,焦作市深入推進民營經濟“兩個健康”,扎實開展“萬人助萬企”活動,全力以服務民營經濟挖潛提速助推經濟提質增效。
強化政治引領。堅持實施民營企業家“凝心工程”,開設“懷商講堂”,創建“格局屏天下·焦作學習中心”,連續6年開展“請名人、進名校、拜名師、育民企”特色培訓,建成企業家學院4家,累計培訓非公經濟人士8萬多人次,厚植了企業家的愛黨愛國情懷、堅定了貫徹新發展理念的信心決心。
積極紓困解難。全力推進“民營企業訴求響應智慧平臺”與“企業紓困360平臺”并臺聯辦、雙向賦能,做到信息共享、訴求共處、困難共幫。目前平臺運行良好,辦結率達100%,滿意率達97.37%。強化銀企對接,發揮市智慧金融服務平臺作用,開展金融服務進商會活動。駐焦銀行累計為3534家企業發放貸款近1600億元。
優化營商環境。積極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在全市推行黨委政府領導聯系民營企業和商會制度,推動實現黨委政府、法檢“兩長”聯系民營企業和商會“全覆蓋”。在全市開展政企干部雙向掛職活動,搭建政企“親清互掛”平臺。創新實施民營企業“N+1”訴求調處工作法,設立“商會政法之家”,掛牌“涉民營企業民商事糾紛訴調對接中心”,切實幫助企業解決問題。
履行社會責任。引導民營企業積極參與“焦作有愛”“百企幫百村”及助力疫情防控、防汛救災等工作,涌現出了李建、許剛、薛德龍、李世江、陳彬彬等一大批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的優秀民營企業家,樹立起新時代焦作民營企業的良好形象。
來源:焦作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