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火車站新增400余個停車位,緩解周邊車輛通行壓力;瀍河區熙春片區改造提升完工,舊煤棚變成停車位;澗西區十號街坊修繕工程將于月底完工,蘇式建筑將重新煥發活力……此類消息頻繁見諸報端,彰顯著我市城市提質工作的生動實踐。
城市品質的提升,既看“面子”,也看“里子”。去年以來,按照市委、市政府城市提質“351”工作舉措,我市以“兩個建設、三個改造”(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社區服務設施建設,老舊小區改造、棚戶區改造和市政微改造)為重點,統籌推進文明創建和城市提質,持續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實現文明創建和城市提質相得益彰。
建完善城市功能,提升群眾幸福感
作為洛陽市的重要窗口,洛陽火車站正重新煥發活力,大氣美觀的售票廳盡顯現代唐風,400余個私家車停車位滿足游客的出行需求,驗票程序的優化讓旅客無風雨取票、進站。
洛陽火車站曾于20世紀80年代重建。2018年,洛陽火車站綜合交通樞紐南廣場改造工程正式啟動,進一步提升車站的功能與面貌,為旅客提供更加舒適的體驗。
離洛陽火車站不遠的西工區春晴路社區養老服務中心,修葺一新、功能齊全,可為老年人提供養老、娛樂、保健、健身等多項服務。智慧養老服務平臺還可以提供定制服務,滿足老年人的不同需求。
去年以來,洛陽市既重視城市發展,推動機場、高鐵、城市快速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抓好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加氫站等新基建建設;又聚焦社區服務,推動公共服務進社區,建設社區體育公園、養老服務中心等,滿足群眾的不同需求,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讓群眾住得舒心、出行順心。
改利用現有資源,激發發展新活力
整齊劃一的停車位、新建的休閑廣場、平坦的柏油路面......11日,在瀍河區熙春片區,提起老舊小區發生的變化,78歲的朱文安連連稱贊?,F在的熙春片區功能齊全,成了遠近聞名的“打卡地”。
對朱文安來說,變化最大的是停車位所在區域。以前,這里是一個舊煤棚,存儲煤塊,用來做飯取暖,后來逐漸堆滿雜物,不僅影響低層住戶采光,還影響小區風貌。改建后的停車位,不光方便居民,還成了一條亮麗的風景線。
老舊小區加裝電梯,不僅緩解了老年人“出行難”問題,也是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質的有力舉措。當前,隨著相關優惠政策的出臺,加裝電梯成為我市不少老舊小區的選擇。在澗西區珠江路街道石化新區家屬院,自從自家的單元樓裝上電梯后,居民馬書謙每天下樓鍛煉、買菜都更省勁兒了。
變優化便民服務,城市管理精細化
優化便民服務是提升居民幸福感的重要保證,推動城市管理精細化也是城市提質的應有之義。我市堅持人民至上,讓廣大市民共享公共空間。日前,西苑公園、牡丹公園“拆墻透綠”,通過新修多條入園小路、安裝便民座椅、打破圍墻阻礙,讓市民享受更多“綠色福利”。
洛陽市還在黨政機關“拆墻透綠”方面積極探索,以洛龍區政府辦公院區為試點,與市民共享綠地、廣場、停車等資源。今年年底前,我市更多具備條件的黨政機關將逐步拆除圍墻柵欄,增設書吧、水吧及健身運動設施,推動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創建工作深入開展。
來源:洛陽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