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年以來,生鮮玩家們尋求上市的消息紛至沓來。
不到5天,就有6家生鮮企業要IPO的消息傳出,與叮咚買菜、錢大媽、美菜網、每日優鮮、多點新鮮等不同,專注水果零售的百果園舉著自種的哈密瓜蹭了一波IPO熱度。
全國布局超4600家店,百果園謀求創業板掛牌上市
2月24日,深圳證監局網站發布“民生證券關于深圳百果園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第一期輔導工作進展報告”,該公告提到,2020年11月20日,民生證券就深圳百果園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輔導工作進行了備案,并開始上市輔導工作,目前正在進行首期輔導。
至于掛牌上市進度如何,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致電百果園核實,對方稱不方便回應,以現有公開信息為準。
這并非百果園首次被推上擬IPO的浪尖。公開資料顯示,此前,百果園也曾謀求在港交所主板上市。2020年6月,深圳證監局網站披露信息顯示,關于深圳百果園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有限公司境外首次公開發行股份(包括普通股、優先股等各類股票及股票的派生形式)審批》材料已于6月1日被接收。這意味著百果園正式啟動上市工作并將上市目的地選在境外。
然而,2020年11月,再次傳出消息,百果園與民生證券簽署上市輔導協議,擬深交所創業板掛牌上市。
“百果園水果好吃,但真心貴。”提起百果園,普通消費者會對其水果品質豎起大拇指,但與品質同樣“高高在上”的還有不菲的價格。
據悉,在謀求上市之前,創立于2001年的百果園在“如何賣好水果”這一命題下,一直摸索前行。
2002年~2009年,百果園探索出連鎖水果小店的經營模式,并發展到100家門店;2010年~2015年,百果園在全國主要區域大規模擴張,門店數超過1300家。截至2020年年末,百果園的終端門店數已超過4600家,其中河南省有200余家;一體化會員數超7000萬,線上線下全渠道服務人次超2億。
歷經8輪融資,河南這家機構現身百果園股東名單
從深圳一家僅51平方米的水果專賣店,到如今全球最大水果連鎖企業,百果園背后潛伏著一支豪華投資隊伍。
天眼查信息顯示,截至目前,百果園先后歷經8輪融資,天圖投資、中金資本、深創投、前海母基金、中植資本、源碼資本、招商資本等21家機構出現在投資方名單中,最近一輪融資時間是2020年3月。
值得注意的是,這21位投資方中有且一家河南機構——中金匯融。公開信息實現,其曾在2018年參與百果園B輪融資,其管理的河南戰略新興產業基金(下稱河南戰新產業基金)持股百果園2.12%。
“百果園B輪融資獲得15億元資金支持,可以說是其成立以來規模較大的一次融資,匯聚了深創投、中金公司等一批全國知名投資方。”業內人士告訴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百果園不斷獲得資本加持的背后,體現了外界對百果園運營模式的認可。
河南戰新產業基金恰好是此輪直投的百果園。那么,這只基金到底什么背景,為何相中百果園?
公開資料顯示,河南戰新產業基金是經河南省政府批準,由河南投資集團和中金資本聯合發起設立的產業母基金,成立于2017年1月。該基金主要通過項目直投、設立地市特色子基金、行業并購子基金、市場化子基金等方式開展市場化基金投資。
最新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河南戰新產業基金主動管理基金7支,投資市場化基金9支,覆蓋節能環保、信息技術、消費升級、科技金融、醫療健康等多個行業。直接投資了小鵬汽車、百果園、科隆新能源、眾智軟件等8家優質企業,通過各支子基金間接投資了135家境內外公司。
“投資百果園主要看中其終端零售渠道,河南有大量優質農產品待挖掘,通過投資可以將農產品帶入百果園銷售渠道。”中金匯融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總監李鵬宇告訴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為推動河南農產品產業高質量發展,公司在2020年與百果園聯合成立了生鮮基金,重點發掘河南乃至全國的優質上游農產品。
拼產品、拼資金更拼供應鏈,看似不起眼的水果生意不簡單
對很多家庭來說,水果消費不可少,但也并非高頻剛需商品。
公開資料顯示,雖然我國水果的消費量已接近3億噸,市場規模也近3萬億元,但市場集中度較低,頭部企業有巨大的整合與發展空間。因此,對于“百果園們”來說,解決盈利難題是當務之急,因為這是一個拼產品品質、資金量和供應鏈的行當。
此前,曾準備登陸A股與百果園爭奪“水果零售第一股”的鮮豐水果,已于今年1月與中信證券簽署上市輔導終止協議,終止A股上市輔導,而其早前擬定的輔導時間則為至今年6月結束。
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國內有4000多家生鮮電商,僅4%盈虧平衡,虧損占到88%,有7%是巨額虧損,而最終盈利的僅有1%。
做好產品,才是一門生意最堅實的壁壘,這對水果零售來說也不例外。
據悉,在直采基地和倉配方面,百果園在全球布局了230多家水果特約供貨基地,從種植端開始管控果品品質,26個配送倉庫均采用多溫區儲藏,倉庫驗收、發貨也建立了品控體系。
“別低估了生鮮的燒錢速度!”這是很多生鮮老玩家的心聲,更是對生鮮賽道后來者的忠告。水果連鎖商要想在夾縫中求生存,從果品選品、倉配體系建設,到安全檢測標準、水果采后研發等環節,都需要大量資金投入。
截至2020年3月27日,百果園僅在農殘、食品添加劑、營養成分和微生物檢測上已花費了1065萬元。為此,百果園斥資千萬建設深圳食品安全檢測中心、鄭州食品安全檢測中心及上海食品安全檢測中心,以確保水果食品安全。
供應鏈日漸完善的百果園,也嘗試過改善產品結構,寄希望通過自己在水果品類積累的供應鏈運營經驗,復制到其他品類,以找到新增長點。2019年4月,百果園宣布正式進軍大生鮮領域,試水除水果外的其他生鮮品類,但截至目前,水果品類仍占據百果園經營品類的九成左右。
無論是百果園還是鮮豐水果,這兩家經營超過20年的老店,雖然在水果供應鏈積累了足夠的資源和經驗,但與生鮮電商領域的熱鬧相比稍顯安靜。時至今日,“水果零售第一股”的名號究竟會花落誰家,一切還未有定數。(記者 丁洋濤 丁倩 實習生王燦 馬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