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5月29日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是對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有關教育內容的一次全面、深刻的闡述,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的新發展,是對近年來教育界普遍關心和討論的有關問題的高度概括與系統總結,對于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推進教育強國建設,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強調,“建設教育強國,龍頭是高等教育”。當前,站在“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的戰略高度,認識、落實和發揮好高等教育的龍頭作用,應從以下六個方面著手。
(資料圖片)
一是要在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三者有機結合、相互支撐、服務國家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任務上,發揮好高等教育的龍頭作用?!半p一流”建設高校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領頭雁”,責任尤為重大。首輪“雙一流”建設,成績卓著,在推動我國教育整體進入世界中上國家行列方面發揮了龍頭作用。但從整體上說,“雙一流”建設高校在滿足國家高層次創新人才的供給和服務國家戰略需求上仍任務艱巨、責任重大,還需進一步提升對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力、貢獻力。
二是要在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重要使命上,發揮好高等教育的龍頭作用。我國高等教育已經進入普及化階段,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59.6%,新增勞動力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4年。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質量不僅決定著生產力發展的水平,而且直接關系著社會文明的進步程度。高等教育要堅持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著眼于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文明進步,在教育教學理念、內容、方法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構建面向未來的知識結構,培養適應和引領未來的基本能力與素質,通過培養和諧發展、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服務、支撐、引領中國式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三是要在引領基礎教育發展、培養可堪大用、能擔重任、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上,發揮好高等教育的龍頭作用。高校招生考試制度對基礎教育的導向作用特別重要。近年來,高校招生考試制度改革穩步有序推進。其中,擴大考生對考試科目的自主選擇權,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高校的選拔標準要適應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新形勢,充分體現人的全面發展理念,引導基礎教育更好地實施素質教育,減輕考生的應試負擔,形成健康的教育環境和生態,為學生全面發展創造條件。
四是要在推進教育數字化發展、開辟教育發展新賽道、塑造教育發展新優勢、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上,發揮好高等教育的龍頭作用。廣大高校要加快推進教育數字化,促進數字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形成智能增強型高等教育發展新模式,為個性化學習、終身學習、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和教育現代化提供有效支撐。
五是要在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上,發揮好高等教育的龍頭作用。在教育功能上,要突破單一化局限,促進適應未來發展、統籌層次和類型、有利于學習型社會建設的高等教育功能再造,建設和形成更加完備、協調、多樣、開放、高質量的現代化教育體系。
六是要在完善教育對外開放戰略策略,統籌做好“引進來”和“走出去”兩篇大文章,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資源和創新要素,使我國成為具有強大影響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上,發揮好高等教育的龍頭作用。廣大高校要堅持和擴大高等教育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培養具有全球視野、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全球勝任力的各種人才,積極參與全球教育治理,大力推進“留學中國”品牌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經驗、發出中國聲音,增強我國教育的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
總之,發揮好高等教育的龍頭作用,要充分認識建設教育強國對于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先導、重要支撐、有效途徑和基礎工程作用,在充分肯定已有成就的基礎上,突破傳統思維定式,守正創新,走出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的新路。
(作者系北京外國語大學“一帶一路”冠名講席教授、國際教育學院院長)
《中國教育報》2023年06月12日第5版
作者:秦惠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