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優師計劃”是建強基礎教育教師隊伍,推動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師資優質均衡的重要舉措。重慶師范大學作為承擔培養任務的地方高等院校,專門制訂了獨立的人才培養方案,一年來,重師大聚焦培養目標,優化培養方案,圍繞實現“優生”“優育”“優師”,為“地方優師計劃”師范生(簡稱“優師生”)量身打造了“四化兩制”人才培養模式。
在招生宣傳階段,重慶師范大學主動對接相關區縣,廣泛開展招生宣傳,深入解讀定向培養政策,讓廣大考生充分了解定向任教要求和編制、崗位待遇和保障等信息。2022年,學校完成256個指標招錄,各類別最低錄取位次均“優”于同類別同專業。2023年,學校擬穩步擴大優師計劃招生規模,預計完成315個招錄指標。
(相關資料圖)
聚焦“四化”,精準培養德能兼備的“本土化”優師生
一是教學及管理組織方式的“小班化”。優師生的培養在班級管理、教學組織、課程實施等方面均實行小班化。按照學科專業類別,以小班授課為主,每班最多43人,最少20人,配備優質教師團隊和專門班主任,開展小班額的特色化、實踐化教學。
二是教學內容的“精準化”。第一,精準對接國家師范生培養要求。堅持德育為先、“五育”并舉,加強師范生理想信念和思想政治教育,完善“三全育人”體系。第二,精準對接定向區縣培養需求。針對區縣農村基礎教育的薄弱環節和迫切需求,由定向區縣全過程參與打造“四位一體”協同培養模式。比如教育技術學專業負責人在2022年暑期專程前往優師生輸送地定向區縣教育行政部門以及當地多所中學實地開展調研活動,了解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第三,精準對接學科專業素養。圍繞學科核心知識、關鍵能力,各培養學院圍繞“四有”好老師培養目標,廣泛論證,制訂專門的優師生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如物理學專業每周固定兩節微格教學課,讓學生分組輪流講課,著力培養優師生上講臺的能力。
三是教學方式的“現代化”。學校秉持現代化的育人理念,加快推進教育教學數字化轉型。建好教育數字底座,通過智慧教室、智能實訓平臺,打造智能化、個性化、多樣化新型智慧教學環境;引入國內外優質數字資源,開發教師教育教學課程,開展沉浸式教學實踐;通過“5G+智慧教育”、重慶市“智慧校園”創新應用等項目牽引,積極利用人工智能等技術創新教育服務業態,與定向區縣構建現代化教育服務體系。
四是人才風格的“本土化”。首先,厚植優師生的本土教育情懷。深入挖掘重慶教師教育資源,強化優秀校友典型事跡的示范引領作用,引導優師生立志扎根基層教書育人、建功立業。其次,開展本土化聯合培養。重慶市教委推動組建由“高校(University)、區縣政府(Government)、區縣教育研訓機構(Institute)和定向中學(School)”共同構成的UGIS優師生培養聯盟,實施“四位一體”協同培養。再次,提升優師生的本土文化素養。開設地方特色課程,開展“非遺進校園”活動;弘揚紅巖文化精神,開展有情感、有深度、有溫度的愛國主義教育教學和實踐活動。
依托“兩制”,著力提升優師生教育實踐能力
一是“導師制”。學校為每位優師生配備優秀的本科生導師,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教學能力、學術能力、創新能力;定向區縣為學生配備實踐教學導師,強化學生的教學基本功、實踐技能。在進校的第一年,優師生所在各學院已為每個學生配備了一名校內導師給予他們入學適應、基礎課學習方面的指導,從大二開始,將為每個優師生同時配備一名定向區縣的教研員或骨干中學教師作為校外導師,加強其專業學習、教研能力和本土實踐能力的共同指導。優師生普遍有雙導師指導,有的專業還為其配備了學術導師,實行三導師指導。
二是“書院制”。學校已形成完備方案,擬全面升級田家炳書院,對標師范生職業能力標準,打造基礎素養養成區、教學實踐能力區、綜合育人能力區和自我發展能力區,分區設置師德養成實訓室、美育實訓室、書寫實訓室、遠程教學觀摩室、班主任技能實訓室等。依托“互聯網+”技術,構建優師生綜合實訓一體化平臺,實現教師教育理實融合、學測融合、教賽融合、教研融合,形成開放、協同、聯動的現代教師教育體系,多維度擴大優師生能力培養的時間和空間,保障和提升優師生人才培養質量。
強化協同,為重慶欠發達地區教師隊伍注入源頭活水
按照教育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的《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優秀教師定向培養計劃》安排部署,重慶市教委等部門從政策上全力支持,積極整合資源,創造條件,以政策做保障,持續向重慶市14個原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培養、輸送優秀教師。
14個相關區縣紛紛表示對“地方優師計劃”師范生將做到五個優先支持:一是優先在學生和家長中宣傳動員;二是優先配備經驗豐富的指導教師;三是優先確保見習、實習、研習所需的教學環境;四是優先提供本土文化資源;五是優先安排就業。在與學校共同培育優師生的過程中,各區縣積極落實導師制,安排優師生實習實踐活動,主動謀劃優師生就業的具體實施辦法。
經過一年的在校學習,優師生在各方面均反響良好。在隨機訪談部分優師生與指導教師過程中,有學生表示:“我熱愛教育事業,只有過硬的本領才能站住講臺,教好學生。”還有學生說:“我熱愛我的家鄉,我從小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名好老師,所以我一定會好好學習。”專業課教師羅老師則表示:“優師生的就業去向明確,他們學習上有目標、有方向,在課堂上非常活躍、參與度高,與老師積極互動、正向回饋,學風、班風都很好,整個教學過程令我感到愉悅。”
未來,重慶市教委、重慶師范大學和相關區縣將持續推進優師生的培養,穩步擴大招生規模,著力培養造就一批樂于從教、扎根基層、全面發展、素質優秀的卓越教師、骨干教師乃至未來教育家,以優質生源結合優質培育塑造“優師”,為重慶欠發達地區教師隊伍注入源頭活水,為推動鄉村教育振興和基礎教育均衡化、高質量發展作出貢獻。
(作者分別系重慶師范大學副校長、重慶師范大學教務處副處長)
《中國教師報》2023年05月31日第13版
作者:楊如安 梁 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