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看到葉俊之老師的一條微信動態,才知道她即將退休。5年相處,她說“千言萬語匯成兩個字:謝謝”。這何嘗不是我想對她說的話呢。
(資料圖片)
那年我教一年級,金秋時節,教室后面的幾株銀杏樹葉子金黃。我帶著學生挑選完整的銀杏葉,在上面書寫關于秋的詞語,完成后我將其制作成書簽并拼成花束的樣子,拍照發到朋友圈。葉老師看到了提醒我“還可以讓孩子寫繪本小作文”,并發來繪本小作文的模板,包含低、中、高3個年段。那是我第一次知道可以用銀杏葉制作銀杏畫,再配上文字寫進繪本小作文里。
學生的作品千姿百態,最終的繪本小作文也各具特色。如果不是葉老師提醒,可能一片銀杏葉就是一片銀杏葉,不會對學生產生太大影響。此后,每年銀杏葉金黃時我就會想起葉老師,是她讓我更加明確自己的使命和教育的目的。
為了幫助年輕教師成長,葉老師成立了“葉俊之工作室”,聽評課是她指導年輕教師的重要方式。一次葉老師聽我的課,坐在教室后排的她一會兒眉頭緊鎖,一會兒托著下巴。我知道可能是自己上得不好,課后馬上找到她詢問。
“教案設計不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實際,小學一年級的課文被你上出了高年級的難度,要把教參讀透啊。備課一定要鉆研教材、了解學情、設計教法,三者不可偏頗?!比~老師的一瓢冷水把我澆得透心涼,回來后我反復研讀教參,發現自己的設計確實有問題,脫離了學情,縱然我上得忘乎所以也是無效的。葉老師的備課法為我指出了破解問題的方向。
葉老師不僅善于評課,還能將萬物融于課堂教學之中,她可以借助吹進教室的一陣風打開學生的思維,可以借助教室外的一棵樹讓課堂活色生香。記憶猶新的是葉老師組織的“春天花兒美”活動,一周只做一件事,就是帶學生融入大自然,賞春花,寫美景。我積極響應,但希望由葉老師指導學生。她爽快地答應了。
恰逢周末,葉老師站在薔薇花盛開處,引導學生觀察薔薇花的姿態,一片花瓣的樣子,一簇花的姿態,一叢薔薇的風采。學生盡情地說著,這在我的課堂鮮少發生。同樣的學生,在葉老師的引導下完全打開了思路,美妙的詞語源源不斷被激發出來。而后葉老師讓學生從近處觀察薔薇花,學生很自然地說出“花瓣層層疊雜,溫柔地包裹著小小的嫩嫩的花蕊”。葉老師再讓學生從遠處看薔薇花,“遠處看薔薇花,就像花瀑布傾瀉而下”。葉老師順勢讓學生描述薔薇花靜態和動態的樣子,體會它不同的美。最后,葉老師要求學生想一個題目,有學生說《薔薇花》,她說不夠吸引人。慢慢引導后,學生說出了《最美人間四月天》《那片花?!贰端N薇處處開》等題目,葉老師一一點評,并利用這個機會鼓勵了每個學生。我看著他們,陶醉在其中。
直到現在,我還會想起葉老師指導學生時的樣子,忘不了她授業解惑時的滿腔熱忱,更忘不了她教書育人的坦率和真誠。
(作者單位系四川省德陽市廬山路小學)
《中國教師報》2023年02月22日第9版
作者:陶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