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里有一片竹子,四季常青,學生特別喜歡這片竹林,經常在竹蔭下玩游戲。
一天,我給學生讀《詩經》里有關竹的詩句:“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學生聽著朗朗上口、韻味深遠的句子,圍著我講其中的含義。我由詩的原意講到竹的品質,學生對校園里的竹林有了更深的感情。于是,我們一起學習竹的堅韌不拔、砥礪奮進、謙遜有禮、謙虛正直、抱團成長、生生不息的精神。我們以竹為友,與竹一起踏著自然的節奏生長。
青青翠竹,堅韌之志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青青翠竹虛心有節、堅韌不屈,這是學生成長過程中需要養成的可貴品質。在一場暴風雨后,有的竹子彎下了腰,枝條埋進了泥土里,學生小心翼翼地把竹枝清理出來,并用清水沖洗干凈,竹子又直直地挺立起來,學生被蒼蒼勁竹的韌性震撼了。我們就這一小小事件展開了熱烈討論,竹子從此更加深入人心,學生的行為也因此有了改變:當取得小小成就時,學生變得更加虛心,因為他們懂得了謙遜致遠;當遇到困難時,學生更愿意再堅持一下,因為他們不懼挫折。學生就像那一株株小竹子,不屈不撓、堅韌成長。
器物之竹,無私之品
竹子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實用價值很高,我與學生共話竹子的用途,尋找生活中的竹制品,分享竹制品的故事,感悟竹子無私奉獻的品質。
學生小澤帶來了爺爺的竹扁擔,爺爺曾用它挑來老家的土特產,一條窄窄的扁擔,擔起了濃濃的親情。
學生小玥展示了精美的竹書簽,上面刻著立根破巖中的勁竹,匠人以刀為筆、以竹為紙、精雕細琢,它是暢游書海的好伙伴。
學生小曦最喜歡陪伴她成長的竹席,竹席是她匍匐爬行、咿呀學語、蹣跚學步的見證。精巧細膩的竹席是篾匠高超的竹編技藝,承載著小曦童年的記憶,也將溫暖著她以后的日子。
學生小思端來一盤老家的特產苦竹給大家品嘗,入口很苦,后有回甘。看著同學們神色各異的表情,小思把爺爺的嘮叨送給大家:“年輕人啊,要學會吃苦,才更珍惜生活的甜。”
學生們興致盎然地分享著自己與竹子的故事,訴說著自己的感悟,竹子的自然秉性與人們的生活追求不斷相融,彰顯著處世的智慧,薪火相傳、繼往開來、生生不息。
人文之竹,君子之德
竹是“四君子”之一,“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是曾經不愿意挑戰自我的小麥喊出來的,他心中已經埋下一顆堅韌不屈、砥礪奮進的種子。“莫笑壓來頭著地,撥開依舊勢凌云”是曾經被挫折打倒就垂頭喪氣的小夢的座右銘,她堅信失敗是成功的墊腳石,那一顆窮且益堅、勇敢謙遜的種子已然發芽。小婧最喜歡的是“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任憑生活中的斜風細雨,我們且吟嘯徐行,雖處逆境也曠達瀟灑,那擲地有聲的“誰怕”喚醒了學生心中的君子之德,化作了成長的力量。
我們的教室是竹的樂園,墻壁上刻著詩文的竹簡,竹編的工藝品琳瑯滿目,竹的詩文畫作精彩紛呈,更有一張張訴說著故事的照片。以竹為友,是我們的班本課程,是我們的班級文化特色,學生以竹子互勉,謙遜有禮、堅韌不屈、樂觀曠達,每個人都是一名謙謙君子。
(作者單位系廣東省深圳市蓮南小學)
《中國教師報》2023年02月22日第12版
作者:李宇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