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秋季,我與八年級(7)班的孩子相遇了。他們全面發展,但個性不夠彰顯;他們重視學業,但集體意識弱、責任感不強,缺少一份家國情懷。對此,我充分挖掘語文教材資源,將其中的育人價值與班級工作相結合,以期達到相得益彰的教育效果。
(資料圖片)
漫步古詩苑,感受家國情懷
語文教材是重要的育人教科書,捕捉隱藏在教材中的愛國主義教育資源,既可以讓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科的魅力,又可以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學習八年級下冊《古詩苑漫步》單元時,我開展了原創詩歌活動。學生張瑩寫下了這些詩句:“滿腔熱血縈中原,白衣執甲何時還?愿我中華永無恙,望月如水秀山明。”學生符建寫道:“清明春回暖,細雨風翩翩。海天千里闊,遠山一指間。身赴生死役,為報神州國。了卻天下事,共話愁雨天。”在詩歌中,學生表達了對抗疫英雄的歌頌、對社會和諧安寧的贊美。
活動中,學生感悟到了詩歌的力量,詩歌把家國情懷“種”在了他們心里。
化身演說家,培養自信品格
為幫助學生提升綜合素養,我結合語文教材開展“超級演說家”活動,主題有《追逐夢想》《讓我的聲音被聽見》《堅持的力量》等。我給學生播放《超級演說家》經典視頻,指導學生學習演講技巧。學生從局促不安到自信大方,不僅適應了這個舞臺,而且享受這個展示自我的舞臺。“超級演說家”活動讓學生越來越自信。
學生吳桐性格內向、不愛說話,演講前我與她一起練習,幫助她糾正發音,一起研究怎樣的話語節奏更能表情達意。功夫不負有心人,臺上的吳桐落落大方,與平時判若兩人。她還在考試時將自己的演講經歷寫成試卷作文,得到了閱卷老師的高度肯定,被當作優秀作文在年級各班進行分享,吳桐因此更自信了。
學生的改變讓我更加堅定地走上了探索學科教學與班級管理相融合的道路。
名著小劇場,體驗生命精彩
文學的魅力在于體驗別樣的人生,感受生命的多元。每一本書,每一個靜態的詞句、篇章背后都是生動有趣的生命場景。如何帶領學生靠近文學,感受生命的精彩?為此,我設計了名著小劇場活動。
當我第一次組織學生開展《紅星照耀中國》小劇場活動時,學生流露出畏難情緒,有的說看到鏡頭就害怕,有的說不會寫劇本,有的說誰來當導演……我鼓勵學生說:“不去嘗試,怎么知道不行?有困難我們一起想辦法克服,沒有條件我們就創造條件,老師相信你們。”
聽了我的話,孩子們有了信心。《紅星照耀中國》小劇場活動,從暑假排練到課堂展示,學生從中感受到了生命的精彩。趙普說:“演繹別人的人生,體驗不同的生命歷程,原來如此美妙。”
表演后學生意猶未盡,將整個活動記錄下來,并發表在班級微信公眾號上。許多學生寫下了自己的感悟,有的說“我體驗了一次角色扮演的樂趣”,有的說“這次表演讓我學會了合作,提升了領導能力”,有的說“整個過程讓我感受到互助互愛的同學情誼”,有的說“我比以前更勇敢、更自信,應變能力更強了”,有的說“參與表演,讓我的精神得到了滋養”……
從抗拒到熱愛,從組建劇組到作品呈現,從陌生到游刃有余,學生在這一過程中體驗到了勇于嘗試新事物的快樂,這不就是生命最美好的樣子嗎?
積極探索如何利用語文學科的優勢,打破教學和班級管理的邊界,尋找一條適合自己的大語文帶班方略,助力學生成長是我的教育夢想,是我未來努力的方向。
(作者單位系海南省海口市五源河學校)
《中國教師報》2023年01月04日第12版
作者:盛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