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年前,中師畢業后我回到母校當了一名教師,在這所農村學校扎下根來,教過課,干過中層,做副校長分管過教學,也分管過后勤。與許多任校長共事數載,他們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剛到學校參加工作時的校長姓張,我當年讀書時他就是校長,還給我們上過政治課。因為這層關系,我都管他叫張老師而不叫張校長,覺得這樣更親切。張老師50來歲,穿著很干凈,人很嚴肅,工作認真細致,一絲不茍。
【資料圖】
為保證正常教學,學校那時是周日晚上開教師例會。張老師都是下午兩點就到學校,提前與相關人員研究一些事情,然后把會議室收拾得干干凈凈。當時,全體教師和初三學生都住校,師生要一同作息,張老師起得早,與學生一起跑操,若發現哪個教師沒按時起床,會讓人去叫醒;晚上他睡得最晚,師生宿舍全部熄燈后,他要全校查看一遍才回去休息。張老師對教學抓得緊,我們學校雖位置偏遠、條件簡陋,但他在任5年,學校的升學率都居全縣前列,上級領導和當地群眾非常認可,許多鄰近鄉鎮的學生也會轉到我們學校。
除了教學管理到位,張老師的毛筆字也寫得很好,春節時在家自備紙筆免費為街坊鄰居寫春聯。學校門口有個校牌,上面的幾個大字也是他的手筆。那時財政還不給辦公經費,學校支出靠學生的學雜費和一些勤工儉學的收入,日子過得很緊,但張老師離任時,學校還存下2000多元錢,這在當時可不是個小數目。
張老師去職后,一位姓杜的校長調到我們學校。杜校長個頭不高,胖胖的,騎一輛半新的自行車,車把上搭個黑提包,人顯得很精神。杜校長干起工作來一絲不茍。他字寫得漂亮,工作記錄本上寫滿了會議記錄和工作安排,一條條一件件,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很是美觀。杜校長一向嚴謹,從不誤事,有人找一份以前的文件,問他在哪里,他說:在辦公桌左側桌斗的最下層。拉開桌斗,翻到最下面,保準就是。
2000年,我們縣進行教育改革,全縣所有學校的校長實行競聘上崗,一位姓王的校長來到我們學校。王校長年近50,按當時縣里不成文的規定,正職校長年滿52周歲就要讓賢,王校長可以再干3年。干了1年,教育局搞全縣統測,我們學校在30所學校中成績倒數,按末位淘汰辦法,王校長和我以及另一位副校長都要就地免職。縣教育局把學生成績發下來,許多教師和學生反映分數出入較大。王校長就讓我和另一位副校長帶領幾名師生直接去找教育局長反映,要求查閱試卷。局長很重視,讓負責考試事宜的教研室負責人馬上落實,結果查出許多問題。局長大為光火,狠狠批評了教研室主任,我們幾個當然也沒被免職。王校長好勝心極強,以前在別的學校工作就不錯,現在仍是只想勝不想敗。所以他只干了一年,就主動辭職去了二線。
王校長去任后,范校長來到我們學校。范校長40來歲,年富力強,精力充沛。他工作熱情極高,每天早來晚走,凡事親力親為,開學前帶領教師清除校園雜草、打掃衛生,放假后堅持帶班值守,就連期中期末考試,范校長都要把自己編入一個閱卷組參加閱卷。范校長在我們學校待了5年,勤勤懇懇不辭勞苦,硬是把我們學校推向綜合考核全縣前5名,他確實付出了很多心血。當然,功夫不負有心人,范校長離開我們學校后,先是調到城郊一所規模較大的學校當校長,后來又成為一所縣直學校的一把手。見面聊起來,范校長還對許多老同事念念不忘,說是我們學校和那段不平凡的歲月鍛煉了他、成就了他。
工作30多年,我經歷了10多位校長,在他們身上學到許多寶貴的東西。老一輩校長做事一絲不茍,正直嚴謹,原則性強;年輕校長腦瓜靈思想活,緊跟時代善于創新。校長是學校的魂,我們學校有幾十名教師,學生少時幾百、多時上千,又是德育又是安全,又是教學又是后勤,對上要交代對下要負責,心胸太小不成,沒有兩把刷子更是無法勝任。光陰荏苒,歲月如梭,如今3位老校長已經作古,其他幾位也大多退休賦閑,但他們的音容笑貌,他們的言談話語,甚至他們品茶的動作和開會的姿態,還總浮現在我眼前,久久不能忘懷。
(作者單位系河北省寧晉縣長路中心小學)
《中國教師報》2022年12月21日第11版
作者:李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