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北京9月20日訊(記者 張欣 林煥新)“在高等教育交流合作方面,香港與內地高等教育交流合作逐步形成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良好局面。”在今天教育部召開的“教育這十年”“1+1”系列第十四場新聞發布會上,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局長蔡若蓮介紹了十年來香港教育的改革發展成效。
蔡若蓮表示,在教育部的支持與各相關教育主管部門協調推動下,香港的高校與多個省市的高校結盟,有效凝聚優質教研資源及完善合作機制。
目前,香港有五所全球100強大學與高度國際化的優勢,高校在大灣區開展合作辦學,為建設國際一流灣區,發揮戰略支撐作用的角色。其中,香港浸會大學與北京師范大學于珠海合辦聯合國際學院,香港中文大學與深圳大學合辦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已于今年9月正式開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都會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及香港大學也正積極推動合作辦學項目。此外,自2012/2013學年起,通過“內地高校招收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學生計劃”,鼓勵香港青年到內地升學,推動人才交流。
職業教育方面,香港職業訓練局(職訓局)也積極與內地的職業學院及機構交流合作,提升兩地職業教育和人才培訓的水平。職訓局于2008年與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深職院)首次合辦高級文憑課程;于2021年與深職院簽署新協議,按雙證書合作課程模式,合辦高級文憑課程,又為區內酒店、護老等行業提供人才培訓。
隨著國家“十四五”規劃及大灣區建設的發展,教育部支持香港辦學團體在大灣區開辦香港課程學校,為港人子女提供一條龍中小學教育服務。同時,特區政府也大力支持內地辦學團體在香港開辦內地課程學校。
此外,兩地教育專業互動和文化交流不斷發展。2004年至今,已有約780所香港學校與內地學校締結成超過2100對“姊妹學校”,在學校、教師、學生及家長多個層面,進行互訪及多元化的活動。“學生內地交流計劃”每年提供10萬個交流名額,讓所有中小學生到內地不同省市交流,從多角度體驗國家在文化、經濟、教育、科學和科技等方面的發展,深化課堂所學;學生參加人次由2012/2013學年的2萬多人次逐步遞增至2018/2019學年的7萬多人次。
作者:張欣 林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