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保險保障基金披露2021年二季度中國保險消費者信心指數調查報告,與一季度相比,二季度保險消費者信心指數下降4.4至66.3,從趨勢來看,下滑至近六年來的最低點,但仍處于信心較強區間。其中,人身險消費者信心指數為65.7,財產險消費者信心指數為66.9。
具體來看,構成指數的三個一級指標得分較今年一季度均有所下降,個人消費信心下降較多,由69.6降至63.1;行業環境信心降幅居中,由70.5降至66.8;宏觀環境信心下降較少,由73.9降至72.1。
六個二級指標得分也較一季度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保險消費意愿、行業服務滿意度、消費信任偏好的降幅位列前三,下降數值分別達到了7.6、5.3和4.8,成為消費者信心指數下行的主要因素。
從細分指標變化上看,二季度保險消費者信心指數存在以下特點,一是保險消費者對宏觀經濟和行業發展保持較強信心。今年前兩個季度宏觀環境信心得分分別為73.9和72.1,行業環境信心得分分別為70.5和66.8,雖然都有所下降,但仍處在(65,80]信心較強區間,表明消費者對宏觀經濟和行業發展繼續保持信心。
二是消費者增購保險的意愿有所減弱。降幅較大的兩個二級指標消費信任偏好和保險消費意愿的構成因子中,消費自信程度下降6.5至68.0,表明消費者對未來收入的樂觀程度有所削弱;增保意愿得分下降14.4至49.0,處于(35,50]為信心較弱區間,顯示保險消費者增購保險的動力不強。
三是保險消費者對行業服務滿意度有所下降。構成行業服務滿意度的三個指標為能力感知、誠信感知和友善感知,得分分別下降6.6、5.9、3.3。其中能力感知、誠信感知降至(50,65]信心平穩區間,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消費者對保險公司的滿意度有待提升。
四是保險消費者的行業社會形象感知得分有所上升。2021年二季度保險消費者行業社會形象感知得分較一季度上升0.6,且今年前兩季度始終處于70分以上。行業社會形象指標衡量消費者是否感受到保險行業為消費者提供了風險保障,該指標得分的穩定表明了當下消費者能夠持續感受到保險行業提供的風險保障。
基于數據,保險保障基金分析指出,保險消費者個人消費信心有所削弱是導致信心指數下降的主要原因。
從歷史數據看,二季度保險消費者信心指數高于2020年同期水平(64.7),較今年一季度(70.7)一定程度下降。二季度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響,消費者對未來收入的擔憂和對業務員的不信任感逐漸顯現,導致消費自信程度和個人信任傾向得分下降,進而削弱消費者信心。保險消費者信心指數的波動趨勢與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消費者信心指數的走勢基本一致,中國人民銀行儲戶未來收入指數也處于50分位數水平,這和保險消費者對于未來消費能力的擔憂相互印證。考慮到信心指數作為先行指標,消費者的收入下降可能尚未完全發生,因此建議密切關注消費者收入變化趨勢,分析測算消費者收入變化對行業的影響。
此外,構成個人消費信心的指標中,保險消費者對保險的推薦意愿變動將會影響消費者對保險公司的能力感知,進而影響消費者的續保和增保意愿。
二季度消費者推薦意愿較一季度下降5.0,能力感知較一季度下降6.6,續保意愿較一季度下降7.9,增保意愿較一季度下降14.4。2021年上半年,保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2.7萬億元,同比增長4.2%;新增保單件數221億件,同比下降7.4%。保費收入增速放緩,消費者的推薦意愿和增保意愿下降明顯,提醒行業需要高度重視消費者保險需求變化,針對消費者個人消費意愿的走弱趨勢及時做好應對準備,可以從提升自身服務能力和優化產品供給角度影響消費者對保險公司的能力感知。建議保險行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向消費者提供滿足其需求的服務和產品,加強對業務員的能力培訓,提升消費者能力感知,從而提升消費者的續保意愿和增保意愿。( 李丹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