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央行官網發布消息稱,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促進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央行決定于7月15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不含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本次下調后,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為8.9%。
央行有關負責人表示,此次降準為全面降準,除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部分縣域法人金融機構外,對其他金融機構普遍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降準釋放長期資金約1萬億元。
這是2021年首次降準,上一次降準則是在2020年4月,央行決定對中小銀行定向降準1個百分點,同時下調金融機構的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
事實上,在此次降準之前,國家已經釋放明確信號。7月7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針對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影響,要在堅持不搞大水漫灌的基礎上,保持貨幣政策穩定性、增強有效性,適時運用降準等貨幣政策工具,進一步加強金融對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支持,促進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
那么,具體來看,此次降準將給保險業帶來哪些影響?
普華永道金融行業管理咨詢合伙人周瑾表示,降準是央行貨幣政策調控的一個常規操作,一般每次調整幅度不會太大,對市場流動性和貨幣市場的效果相對顯著,短期影響明顯,但對于長期特性的保險業來說,不管是資產端,還是負債端,對降準的敏感度均不高,所以此次降準影響也相對有限。
“此次降準并不是大水漫灌,也不意味著穩健的貨幣政策會改變。也就說,這次降準,大家更多地是關注它是不是整個貨幣政策的一個方向調轉或者一個基調的改變,而不是簡單地去關注這一次降準。”周瑾特別提出。
香港精算視覺保險學會會長Alex則認為,降準代表貨幣政策繼續寬松,國家希望能夠有更多的資金來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引導資金使用成本下降。這個消息將利好資本市場,但將對保險業或有負面影響,畢竟短期吸引力都被股市帶走。“當然貨幣政策越寬松,能夠長期鎖息的保險產品也越會受到人們的關注。”
有精算師高管向記者表示,降準確實會對保險業帶來影響。因為流動性增加肯定會對投資市場產生影響,但要觀察是普降還是定向降。保險負債端的影響不會那么快,而且負債端其實是由資產/投資的變化帶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