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證指數在2800點一線的持續徘徊,令投資者揪心不已,持續的縮量下行,更讓人不由地生出恐慌之感。
當前的A股市場,必要的警惕是需要的,過度的恐慌則是不必的。A股或許正在筑底,底部區域也許就在2500點附近,而這一過程將有可能在8月之前完成,第四季度或將正式迎來結構性的V形反彈走勢。
對A股市場這一趨勢的判斷,并非是盲目的臆斷,而是基于中國經濟確認“L型走勢”后的謹慎判斷。
為什么這么說?“權威人士”對中國經濟“L型走勢”的確認,對A股市場起碼有三層意味。其一,宏觀政策訴求從半年前的“去庫存”,正式轉向為“去杠桿”和“去產能”,這對A股市場也意味著進一步的“去泡沫”(主要體現在創業板);其二,“結構性改革”將進一步前置,“穩增長”將相對后置,這也意味著A股市場的調控邏輯也將不再追求“兩全其美”,IPO注冊制改革、以及相關配套性改革在三季度或將正式啟動;其三,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調節作用,這也意味著“國家隊”將減少操作,在不觸發系統性風險的前提下,決策層將會無視A股市場的漲漲跌跌。
這是A股市場短期內有可能繼續下探筑底的邏輯。但是,底部在哪里?底部有多深?我告訴你,對于上證指數來說,底部已經臨近、底部的深度相對可控,在未來3個月內,至多跌至2500點一線,跌幅超過15%的概率已經相當低,但是,對于創業板來說,極有可能還有40%左右的下探空間,極端的情況下,創業板指數大幅回調到1200點下方也是正常的。畢竟,上證指數跌至2500點附近,也就意味著整體市盈率在10倍左右,這在當前較低的市場利率水平下,應該說,已經到了跌無可跌的區間,而對于創業板來說,在注冊制改革延緩期可能大幅縮短、殼資源價值可能大幅消失的情況下,即使跌到1200下方(再大跌40%),其整體市盈率依然在35倍左右。
A股市場的底部已經漸行漸進,主板的下探空間和下行風險已經相對可控,盡管對于創業板而言,還將要承受一個巨大的陣痛。但是,在這一伴隨著注冊制改革、以及相應的配置性改革切實落地之后的底部確認,將會為A股市場未來3—5年健康可持續的牛市夯實基礎——結合過去兩年的A股走勢,一個代表勝利姿態的A股“V形”走勢將會形成、且底部確認之后上行走勢將會延續較長時間。
為什么如此樂觀?首先,“恢復股市的市場融資功能、而非階段性的股市維穩”,這已經成為決策層對A股市場發展的定調之論,關于這一點,無論是去年底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對股市發展的要求,還是近期“權威人士”對股市發展的表態,均將“恢復市場融資功能”放置在A股市場建設總體要求的首位。這一信號的屢次釋放,再結合“去杠桿”(實體去杠桿和金融去杠桿)將替代“去庫存”的宏觀決策定調,這表明IPO注冊制、以及相關配置性改革極可能在今年第三季度加速啟動——IPO注冊制的正式啟動,不僅將消除持續懸在A股市場上空的巨石,而且將推動市場投資邏輯的顛覆性變革,價值投資將會逐漸取代既往的價格投機,政策市將會真正讓位于市場。在過去的若干年里,A股市場之所以投機屬性難去,不僅散戶沉迷于投機,而且機構也習慣于投機,根源就在于IPO行政主導、退市嚴重不力之下天然存在套利空間的A股土壤。
有什么樣的投資土壤,就會滋長出什么樣的投資邏輯,所以說,在IPO注冊制正式啟動、以及包括嚴格強化退市制度(非經常性損益必須采用扣除法則)的配套性改革全面落地之后,A股市場才能迎來真正的、乃至A股市場有史以來最大的制度性利好。不必擔心注冊制改革對A股市場資金的稀釋,只要有退市制度的配套性改革(上市公司有進有出),不僅市場的存量資金不會稀釋,而且更將吸引更多的場外增量資金——2005年啟動股權分置改革之后,A股隨后迎來的是大牛市,而不是熊市,更何況,IPO注冊制改革的市場化意義,遠遠超過當初的股權分置改革呢!
其次,理財市場剛性兌付的打破,將成為今年下半年金融市場的重大“看點”,這在“權威人士”接受《人民日報》訪談時也重點提及,“在微觀上有序打破剛性兌付,依法處置非法集資等亂象,切實規范市場秩序”。剛性兌付的打破,意味著什么?這表明,未來所謂的“無風險、收益又較高”的金融產品將不復存在,P2P等所謂高收益的非法集資更將遭到持續打擊,市場利率與基準利率之間的利差由此將會進一步收窄,那么,在這種情況下,金融市場天量的資金,未來向何處去?很顯然,一個經過完成去泡沫底部夯實、以及制度性改革到位后的A股市場,應該將成為最為重要的去處。更何況,在貨幣政策從“明顯寬松”階段性轉為“適度寬松”后,從中長期來看,基準利率的進一步下行依然是大趨勢,未來3年內下行至0.5%應該是大概率。
基準利率和市場利率的中長期下行,以及注冊制改革和退市制度強化之后A股市場優勝劣汰機制的形成(也表明整體盈利能力將有望大幅提高),A股市場怎么會不迎來一個底部夯實之后的V形牛市走勢?
“L型經濟”必將托出“V型股市”,這是中國特色政治經濟學所決定的,這也是A股市場從此走向健康可持續、真正迎來價值投資時代的分水嶺。“L型經濟”的本質就是加大經濟下行的容忍度、明確市場對要素資源配置的主導性地位、以及中長期結構性改革的持續深化發力,而這對股市的反射性即是“A股將不再受到宏觀政策訴求的過多干擾”,A股市場從此將恢復真正意義上的股市功能,上市公司該進的進、該出的出,常態化監管也將真正取代此前的間隙性嚴打(投資者利益才能得到真正保護),故而,在A股市場這一歷史性的關口,斷言“‘L型經濟’托出‘V形股市’,A股三年上萬點不是夢”,事實將證明這一判斷并非是狂妄的,相反,甚至有可能是保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