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下午,沈陽市政府下發《沈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試行)》,該意見提及,支持高校、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新畢業生購房,并首付比例可以零首付。沈陽的這一房地產新政,因“大學生可零首付買房”廣泛傳播并引發熱議。(來源:新京報 2016年3月1日)
眾所周知,隨著中央去房地產庫存方案的推行,出現了這樣的情況:北上廣一線城市房價飆升,尤其是深圳,隨便一所房子就上百萬,很多家庭披著萬元的月供卻搖身一變成了具有千萬固定資產的家庭,然而事實證明,他們的幸福指數并沒有提高;而對于三四線城市來說,除了中央給的降低契約稅和首付比例的優惠外,地方政府更是絞盡腦汁,為了去房地產的庫存也是“蠻拼”的。
如沈陽的這一房地產新政,盡管給高校的在校生、畢業生帶來了希望,可以提前讓他們住進理想的“小家”,但是這背后所隱藏的隱患卻不能忽視。
綜合分析考慮,如果實行這樣的新政,那么壓力最大的應該是銀行等信貸機構。對高校畢業生首付比例實行“零首付”政策,最高貸款額度為單方60萬元、雙方80萬元。根據目前的情況看,高校畢業生的收入有限,還貸的能力令人擔憂。如果這60、或80萬要還20-30年,那么這期間的還款信譽和他們的還款能力拿什么來保證呢,20年后的發展又有誰能預測的了?到時候出現了出現的遺留問題,銀行又該怎么去處理,又該如何清除這些不良的貸款信用記錄呢?
此外,就是大學生也有不小的壓力。其實,對于剛畢業的學生來說,確實需要一所房子來讓自己穩定下來,安家是立業的根本,有條件的家庭也都是在孩子還沒畢業就準備好了婚房,讓孩子娶妻生子,安家立業。從這個角度看,這個新政確實是大學生們的福音,尤其是對一些家庭條件稍差的學生來講,這看似很公平,讓每一個學生每一個想在沈陽安家的年輕人都有房子住,而且還能享受政府給的每平米200元的獎勵,所以學生們如果不買會覺得錯失良機,可是如果買了,這提前透支的“幸福”也是需要付出代價的,事業剛剛起步,買房就得娶妻生子,面對著生活和房貸的雙重考驗,他們真的會幸福嗎?所以成熟的學生會想,與其這樣,倒不如先租個房子給自己一個緩沖期。
其實,地方政府也同樣有壓力,房地產是政府經濟發展的命脈,是重要一環,在當前的背景下,要去庫存除了降價可能不會在吸引剛需之外的人來買房子,但是,面對著的開放商的無奈和百姓的不買單,政府作為中間人也是壓力蠻大,所以要想去庫存,政府單獨給大學生“發糖”效果恐怕不會太明顯。
因此,筆者認為,房地產去庫存,還需采用謹慎科學的舉措,不能操之所急,更不能單獨給某個群體“發糖吃”。所以沈陽政府收回這也新政,稱條件還不成熟是明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