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3月2日電 綜合消息,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導致的核泄漏使福島成為舉世矚目的焦點,核輻射直接戳中食品安全這顆脆弱的“心”,各國民眾有了一個認知:福島食品不能入口。盡管此后,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一直賣力推銷,當局也屢屢承諾食品是安全的,但5年后的今天,提起福島農產品,世界人民會否仍談“核”色變,退避三舍?
【安倍為福島代言——請放心食用!】

在雅虎日本上輸入“福島 農産品”,可以找到福島農產品網上商城,商城里羅列了福島產的各種農產品,有蔬菜、水果、魚類、肉類等。點擊進入農產品后,里面附有詳細的說明,包括上市時間、不同地區的郵寄費用等,但最惹小編注意的是那張“放射物質分析結果報告”,一句話總結:沒有檢測到任何放射性物質,請放心食用!

例如,福島縣的西紅柿產量居日本全國第九,在2015上年度對5850份蔬果樣本的抽樣檢測中,放射性銫含量超過食用標準(每千克100貝克勒爾)的件數為零。其他農水產品和加工品也接受檢測,確認安全后才會被運往市場。

日本中央政府在消除對福島農產品的負面印象上,也做足了功夫。首相安倍晉三親自上陣,在選舉活動現場品嘗當地特色烤魚,顯示對當地農產品的支持,“看看看,首相的都吃得那么香,你們還有什么怕的呢?”
除了魚,安倍還多次試吃福島產黃瓜、桃子、柿子干等等,顯示對福島食品的無條件信任。
可是,王婆賣瓜,自賣自夸是沒用的,還得別人說好才行。尤其是知名的、有分量的人物,日本政府也是深諳此道的。

2015年2月底,英國威廉王子訪日期間,在安倍邀請下來到福島災區,并且品嘗了由當地食材制作的晚餐,成為福島產品的“活廣告”。日本希望借此消除福島核事故造成的形象受損問題——嘿,你們看,王子也吃了我們種的菜,真的很安全哦,可以放一百個心!
【日本民眾“不約”——對“福島產”退避三舍】
然而,日本民眾并沒有都買帳,他們堅決地擺出“不約”的姿態:

“我這輩子絕不吃福島農產品!”
“從福島縣出來避難的人嘛,我勉強能和他們做朋友,但是堅決不吃他們的農產品!”
“福島的農業這下是完蛋了!”
核事故發生后,日本網民如此在網上議論紛紛。雖然上自首相,下至農戶,都很努力地宣傳、試吃,為“福島產”洗白。但是日本民眾還是擔心看不見的輻射,福島縣產品形象受損的情況仍然明顯存在。
更引起人們熱議的,是幾個月前在網絡傳播的一組圖片:那些福島遭輻射后變異的動植物。

草莓、茄子、土豆一個個長得怪模怪樣,恍如外星來客。

牛身上長出神秘白斑、菊花長成多重“變種”、災區98%的杉樹由于遭輻射,不長樹頂等。

這些違反自然規律的“逆天”存在,引起網友們大量的討論和擔憂。

且不論這些圖片的真假,抑或到底是否確認是核輻射導致了植物變異,這種印象已經植根于人內心,進一步加深了人們對“福島產”的恐懼。

據日本消費者廳調查顯示,17.4%的消費者對購買福島縣產品“感到猶豫”,大多不愿購買福島及周邊幾個縣的農產品。并不是說這些產品一定輻射超標,但是連自己人都心存陰影的東西又怎么賣給其他人呢?
【要抓住外國人的胃——世界人民買帳嗎?】

2015年,大批在中國臺灣地區銷售的日本食品被發現是福島生產,卻被更換產地標簽,魚目混珠。受此影響,中國臺灣地區決定從5月20日起,暫時全面停止從日本進口農產品。

福島產“心結”波及日本整個農產品出口行業。據調查,2011年,日本的農產品及食品加工業出口額較前一年度減少407億日元,下降8.3%。面對這樣的窘境,安倍在外訪時,屢屢宣傳福島農產,試圖抓住外國人的“胃”。
歐盟目前已放寬對福島產蔬菜和牛肉等部分食品的進口限制,但大米、蘑菇、大豆等產品仍是限制對象。

到目前為止,雖然加拿大、智利等部分國家“半信半疑”地解禁福島產食品,但更多的國家在進口日本食品時要求其提供放射性物質檢測證明。
鄰國韓國則較為“強硬”,全面禁止從日本福島附近8個縣進口水產品,對于放射性物質含量在標準值以下的水產品仍要求提交對鍶和钚含量的檢測報告。

2016年3月11日,將是日本“311”地震五年紀念日。核輻射留在人們心頭的陰影,仍未完全散去,而福島農產的窘境,也還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