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通證券(600837,股吧)首席宏觀分析師姜超撰文指出,美國加息疊加大宗熊市,各國匯率貶值壓力增大,外匯儲備減少,經常項目順差也大幅下降,現存的固定匯率制度岌岌可危。這篇文章具有一定參考意義。
美國加息疊加大宗熊市,各國匯率貶值壓力增大,外匯儲備減少,經常項目順差也大幅下降,現存的固定匯率制度岌岌可危。
油價崩塌美國加息,全球流動性現拐點。“美元”、“石油美元”和“商品美元”構成了全球美元體系,為全球提供流動性。但14年下半年起,石油美元和商品美元緊縮,美國開啟加息,全球流動性現拐點。
順差減少外儲下降,固定匯率岌岌可危。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處于霸權地位,各國貨幣主要盯美元。
美國加息疊加大宗熊市,各國匯率貶值壓力增大,外匯儲備減少,經常項目順差也大幅下降,現存的固定匯率制度岌岌可危。從外匯儲備的存量看,埃塞俄比亞、莫桑比克、安哥拉等國外債風險高企。
匯率急貶導致高通脹,貨幣緊縮經濟惡化。自去年以來,俄羅斯、巴西、哈薩克斯坦、阿根廷、阿塞拜疆紛紛出現匯市動蕩,貨幣大幅貶值,迅速推高國內通脹,巴西和俄羅斯的CPI均在今年達到兩位數。
為抑制高通脹和資本外逃,央行不得不被動大幅加息,施行貨幣緊縮,對投資和消費帶來嚴重沖擊,進一步惡化資本流出預期。
對于近期經歷大幅貶值的哈薩克斯坦、阿根廷、阿塞拜疆等新興經濟體而言,短期內本幣大幅貶值或僅僅是噩夢的開始。
一周掃描:
海外經濟:非洲美元告急,油價暫時回暖。大宗商品價格重挫,使得依賴資源性產品出口換匯的非洲國家外匯儲備大幅減少,美元流動性的告急在非洲加劇到2012年以來最嚴重水平。上周原油庫存下降590萬桶,帶動原油價格絕處逢生。出口和私人投資不振令美國三季度GDP增速終值下調至2%。
國內短期經濟和物價:產能去化陣痛。11月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降幅收窄至-1.4%,主因收入增速由負轉正至1%,單位成本由升轉降,以及營業外凈收入和投資收益明顯增加。
12月以來下游地產、汽車銷量增速均回落,上中游粗鋼產量、發電耗煤跌幅擴大,意味著經濟仍在經歷去產能陣痛。通脹短期穩定。
上周菜價漲幅回落,禽蛋價格小降,肉價小漲,食品價格基本持平,預測12月CPI食品價格環漲1.5%,同比升至1.6%,1月CPI小升至1.7%。
上周大宗商品價格反彈,國內煤鋼價格止跌,預測12月PPI環降0.5%,同比-5.8%,1月PPI同比-4.8%。美國加息靴子落地,支撐大宗價格短期反彈,助于緩解國內工業品通縮。春節是食品價格上漲旺季,對消費物價形成支撐。
流動性和貨幣政策:貨幣利率小升,降準再度延后。上周節前最后一批新股發行,凍資1.7萬億,貨幣市場利率小幅回升,央行維持7天逆回購招標利率2.25%不變。上周央行公開市場逆回購700億,到期逆回購400億,凈投放300億。
上周人民幣止跌,CNH和CNY均小幅上漲,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成交量也大幅萎縮。上周降準再度延后,貨幣寬松程度低于市場預期,可能的原因一是美國啟動加息周期,刺激資金外流,制約央行降息空間;二是11月M2增速大幅反彈至13.7%,遠超12%年度目標,流動性整體充裕。
國內政策:發展資本市場,化解產能過剩。上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定調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也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強調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五大任務中產能去化居首,提出破產和再就業彰顯決心,通過資本市場配合多兼并重組。
瘋狂之下需理性 保險資產配置的新變化
大類資產配置變化:債券存款占比下滑,非標和權益占比增加。目前保險資產的第一大投資品種仍為債券,債券投資余額持續增加,但比重下滑。另類投資配置規模快速增長,已經超過銀行存款,成為第二大投資品種。銀行存款退居第三,占比持續下滑。權益投資位居第四,雖受股災影響,但總體增加。
債券配置特點:長久期債券為首選,利率債占比上升。15年以來的保險資產端債券配置顯示,長久期的政金債、次級債和國債較受青睞,利率債占比上升,信用債(不含同業存單)占比趨降。利率債中,國債占比上升,政金債占比下滑;信用債中,中票占比上升,企業債和商業銀行債占比下滑。
為何另類投資和權益類占比上升?一方面,保險資金運用的相關政策不斷放寬,推動資產配置多元化。另一方面,大資管時代萬能險憑借高利率而規模井噴,15年10月萬能險占保費收入比重已增至22%,其成本遠高于傳統壽險產品,推升負債成本,險企需要高收益的權益類和非標類資產來覆蓋成本。
保險資產配置和資金來源的變化,對債市有兩方面影響:其一、保險增持權益和非標,或分流債市需求。高成本險資或繼續流向權益和另類資產,而前期大漲后,債市配置價值下降,股債蹺蹺板之下,債市需求或受影響。其二,萬能險大增,減少債市增量資金。多數萬能險結算利率(5~6.5%)已經高于1年期理財收益率(4.5~5%),或分流理銀行理財產品,間接影響債市增量資金。
本周債市策略:瘋狂之下需理性
降準預期可能延后。上周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由此前的持續貶值轉為平臺震蕩,資本流出壓力暫緩。銀行間短期流動性依然較為充裕,年前降準概率有所下降。
貨幣利率仍應低位。過去半年來貨幣市場資金利率波動性大幅下降,R007始終在2.5%以下小幅波動。隨著未來去產能和去杠桿深化,守住貨幣市場利率是守住流動性風險的底線,預計未來半年貨幣市場利率仍在2%-2.5%。
理性思考長端下行。當前10年國債和國開利率已經下到年內低位,我們認為向下還有20-30BP左右空間,但論概率而言,向上的可能性或許要大于向下。在目前10年國債2.8%的利率水平下,假如出現20bp向上調整幾乎就等于一年白做了,因此按預期收益率看的話,這個買賣并不劃算。若后續沒有資金跟進,短期債市出現回調是大概率事件。
長期慢牛觀點未變。我國經濟增速面臨長期下臺階,政府加杠桿成為對沖經濟下行最快也是最有效手段,利率若調整也有頂,我們認為在這個時點上韜光養晦,等待調整為上策。(文章來源:商業見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