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消息,今日,阿里巴巴集團合伙人、首席平臺治理官鄭俊芳宣布阿里將再次額外新增200名員工專職配合政府有關部門打假。同時,鄭俊芳稱,阿里不會像京東那樣一味回避“假貨”的問題,掩耳盜鈴不解決問題,更不能把消費者當作可以愚弄的對象。
鄭俊芳表示,假貨是社會經濟發展的毒瘤。但基于一個社會常識是,假貨源于線下,與商業模式本身無關,互聯網并不產生任何一件假貨,互聯網企業本身也并無打擊假貨的執法權,“假貨問題”在中國是所有電商平臺均須面對的。
近日,京東集團CEO劉強東在多個場合談到了假貨的問題,鄭俊芳稱,阿里不會像京東那樣一味回避“假貨”的問題,掩耳盜鈴不解決問題,更不能把消費者當作可以愚弄的對象。相反,她強調,阿里專職打假團隊經常會在劉強東放言“京東無假貨”新聞的評論里,通過消費者的反饋去找尋制假集團的線索,因為只有配合政府打掉制假源頭才能造福所有消費者,不論消費者選擇在哪一個平臺上購物。
對于京東自稱“管理不好C2C的假貨,所以關掉拍拍”言論,鄭俊芳回應稱,拍拍即使不關掉,也會在市場競爭中死掉的。京東這一類不負責任的言論是對數百萬辛苦創業的個人市場創業者的污蔑,是對競爭對手的攻擊,試圖掩蓋自己商業上的無能。
鄭俊芳指出,基于阿里安全部門提取互聯網大數據的能力,使得很多制假團隊不敢再來阿里的電商平臺。在有關媒體曝光的“祥鵬恒業”通過互聯網大批量售賣假奢侈品案件中,京東、聚美優品、1號店等均在列,但為什么唯獨沒有天貓和淘寶?經過調查顯示,根據“同人”數據模型,這家公司在提交材料的開店環節就未能順利通過。
鄭俊芳表示,面對假貨的根治,阿里巴巴嘗試兩手抓——一方面是“堵”,堅決打擊假貨,不僅網上清除,更從網絡大數據去發現假貨源頭,并把這種能力輸出給社會,推動進行線下打擊源頭治理。另一方面是“疏”,推動中國質造這樣的原創產業。如果今天商家產品有質量但沒有品牌,阿里會提供足夠的流量扶持商家自建品牌,但決不允許商家去侵犯別人的知識產權。(紅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