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居民收入基尼系數為0.462,是自2009年以來連續7年下降,并創下自2003年以來的最低值。專家指出,基尼系數“七連降”表明中國收入分配差距呈逐步縮小態勢,也表明政府大力推進收入分配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果。未來5年,中國政府將更加注重健全收入分配機制,將在全社會營造出公正公平,追求共同富裕的良好風氣和氛圍。
分配制度改革見成效
去年全年,居民收入增速再次跑贏GDP增速。統計顯示,2015年全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66元,比上年名義增長8.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4%。
經濟增速放緩并未造成居民收入減少,專家指出,原因在于去年就業形勢良好,以及勞動力工資收入上漲。數據顯示,2015年人口就業總體穩定,年末全國就業人員77451萬人。全年農民工總量27747萬人,比上年增長1.3%;農民工月均收入水平3072元,比上年增長7.2%。
在人們收入增長的同時,彼此間的差距也在縮小。官方發布的測量收入分配差異程度的統計指標——基尼系數顯示,全國居民收入基尼系數在2008年達到一個高值,為0.491;之后逐年回落,從2009年的0.490下降至2014年的0.469。
國家多年來進行的收入分配改革更為縮小貧富差距作出了貢獻。“十二五”規劃強調,“要合理調整收入分配關系。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過去5年中,根據規劃,政府推出多項改革措施,比如調整個稅起征點,出臺央企負責人限薪和養老金并軌等政策,多渠道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規范隱性收入,多數地區上調最低工資標準等,均為縮小收入差距起到了重要作用。
收入差距仍超警戒線
然而,目前居民收入差距仍然不小,2015年全國居民收入基尼系數依然超過國際公認的0.4貧富差距警戒線。
此外,一組數據表明,當前大多數百姓仍“差錢”。據西南財經大學的研究報告,2015年中國家庭平均資產中,房產占比高達69.2%,反映出我國家庭資產的流動性非常弱。而國家衛生計生委公布的《中國家庭發展報告2015》顯示,收入最高20%家庭的收入是最低20%家庭的19倍。
分析造成收入差距大的原因,北京師范大學收入分配研究院執行院長李實認為,體制內因素是造成家庭收入不平等的重要原因。他說,中國戶籍制度導致農民工和城鎮職工在收入、社會保障等方面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雙軌制”運行,中國資本、土地交易并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市場,而政府在某些領域對市場干預,容易造成資源行業和一些自然壟斷行業同其他競爭行業之間產生巨大收入差距。
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收入分配結構不均衡問題有可能愈加突出。“由于產能過剩、"三高"企業、低附加值企業面臨關停并轉,這類企業多的地區、產業與這些企業及其勞動者將面臨收入下降、失業等沖擊,而新興產業、行業和高新技術企業及其勞動者則可能快速增加收入,由此引發的投入產出和收入分配各方面不均衡將更為突出。”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蘇海南指出。
啃“硬骨頭”需“放大招”
繼續縮小居民收入差距是 “十三五”時期的重要任務。“"十三五"時期,我們會以縮小工資收入差距為目標,更加注重健全收入分配機制。推進工資制度改革,統籌平衡好各方面群體的利益關系。”人社部部長尹蔚民表示,將健全工資正常增長和支付保障機制,切實發揮薪酬分配的激勵導向作用,規范企業工資分配的制度環境。
如何啃下“收入差距”這塊“硬骨頭”?專家們紛紛支“大招”。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勞動工資研究所研究二室主任劉軍勝認為,改革的關鍵是要通過各種有效手段和改革措施促進低收入者提高收入水平,擴大中等收入者群體,形成全面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改善收入分配格局相互促進的局面,最終要在全社會形成兩頭小、中間大的橄欖型收入分配格局。
蘇海南建議,在未來5年的收入分配改革的重點中,需要啟動低收入群體工資正常增長機制政策研究,并結合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研究制定國有股權代表或政府任命派出高管薪酬水平核定政策。同時,對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建立一套適應市場要求的高管薪酬監管機制和辦法,抓好機關事業單位基本工資調整及其他相關改革。(記者 羅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