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我72變 亞馬遜挺進海運市場究竟鬧哪樣?
證券時報記者 吳家明
說到亞馬遜,你會想到什么?
賣書的!
網上購物!
電子書!
......
其實,亞馬遜的“身份”真的很多,最近它又多了一個新頭銜:海運公司。
據海外媒體報道,亞馬遜很可能正在建立海運業務,如此一來,這個零售巨頭可以通過自有平臺來運輸成千上萬噸的貨物,也意味著亞馬遜進入了價值3500億美元的全球海洋運輸市場。貨運代理公司Flexport首席執行官彼得森從聯邦海事委員會一份文件當中發現,亞馬遜已經通過自己的中國子公司注冊為了一家貨運公司。彼得森相信,當亞馬遜有了自己的海運力量,就可以削減運輸成本,而運輸成本一直是亞馬遜利潤的一大殺手,2015年這方面的支出已經達到了80億美元。
這還遠遠不夠,亞馬遜可能還正在空運方面打類似的算盤。2015年2月,有市場消息傳出亞馬遜正打算建立自己的夜間貨運業務,減輕對聯邦快遞和聯合包裹的依賴。去年底,亞馬遜曾經在歐洲地區租用了一架波音737貨機,在英國、波蘭和德國三國之間提供航空貨運的試驗性服務。
的確,2015年亞馬遜送出了超過10億個包裹,成為了全美最大的發貨人,尋找節省成本的方法也就變得非常重要。不過,美國的一些零售商預計不會使用亞馬遜的集裝箱運輸服務,因為他們不愿意將商品進出口和銷售的信息披露給作為對手的亞馬遜。
回到開頭那個問題:亞馬遜到底是什么?它已經不是一個簡單的在線零售商,而成為一家高科技公司。隨著公司走向成熟,亞馬遜首席執行官貝佐斯正推動亞馬遜向書籍、電子產品和家庭用品銷售以外的領域擴張。最值得關注的還有亞馬遜的云計算業務。現在,已經毫不遜色于微軟、IBM等科技巨頭。
還有!還有!商業化太空飛行領域的競爭已在如火如荼展開,貝佐斯旗下的藍色起源公司此前發射的一枚可回收火箭成功實現軟著陸,這是人類首個發射升空后又完好無損地返回地面的火箭,標志著可重復利用火箭技術邁出了關鍵一步。
暢銷書《貝佐斯和亞馬遜網站的崛起》的作者布蘭特指出:“貝佐斯已經明確表示其并不專注于季度盈利,這跟所有上市公司的經營理念都不一樣,貝佐斯將在很長一段時期保持這種經營方式,將把利潤進行再投資,讓公司繼續發展壯大,并且繼續通過低價格來吸引消費者,貝佐斯的這些戰略舉措都奏效了。”
然而,再完美也有缺憾。截至2015年年底,亞馬遜股價曾一度高達696美元,進入2016年也沒經受住市場考驗,跌到57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