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2月30日報道 外媒稱,美國努力幫助日本與韓國這兩個積怨頗深的宿敵修復關系,希望他們“不計二戰前嫌”。專家們如此評論東京與首爾日前就“慰安婦”問題達成一致的新聞。不過,要讓昔日的宗主國與殖民地的精英們互泯恩仇,這絕非易事。
據俄羅斯《觀點報》網站12月28日報道,日本與韓國在慰安婦問題上找到了解決方案,韓國外交部長官尹炳世當日與到訪的日本外相岸田文雄宣布了上述消息。對于上世紀30-40年代,即朝鮮半島尚為日本殖民地時充當日本軍人慰安婦的韓國女子,日本表示在此問題上負有責任,日方將向“慰安婦”受害人援助基金提供10億日元(約合830萬美元)。目前,日本預算每年僅向韓國所有受害人撥款12.3萬美元,包括購買藥品之用。用日本官員的話說,這筆錢“實在太微不足道,難以表達自身情感”。
岸田文雄表示,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以內閣總理大臣的名義“向‘慰安婦’受害人致以誠摯道歉和反省”。尹炳世稱,若日方能切實履行以上承諾,韓方將確認“慰安婦”問題“終結”。
岸田文雄承認,“慰安婦”問題非常復雜,“我們將盡全力加以解決”。他強調,日本希望改善與韓國的關系,但他沒有表明對通過談判解決所有問題的信心。
今年11月2日,韓國總統樸槿惠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首爾舉行會談,雙方就加快“慰安婦”問題談判進程,勿將其留給后代達成一致。值得一提的是,這是兩國領導人的首次雙邊會晤。
報道稱,近年來,兩國關系顯著變冷,不只因為對歷史問題持迥異觀點,還包括圍繞位于日本海西部的竹島(韓國稱獨島——本網注)而產生的領土爭端。此外,日本與中國在尖閣諸島(即我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本網注)、與俄羅斯在南千島群島(日稱北方領土———本網注)上也存在領土糾葛。
據首爾統計,在二戰期間,約有20萬朝鮮及中國婦女被強征為日軍的“慰安婦”,韓國及中國均指責日本缺乏政治及道德方面的誠意,未對日軍當年犯下罪行作出公正的評價、進行真誠的道歉、并由預算撥款向受害者支付賠償。
報道稱,此前,東京一直聲稱沒有向包括“慰安婦”在內的戰爭受害者支付賠償的法律義務。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日本研究中心主任瓦列里·基斯塔諾夫推測,在日本與韓國就如此沉痛的歷史問題達成和解的背后,有美國的翻云覆雨手。
他表示:“我不排除在日韓靠攏背后站著美國。東京與首爾皆為美國在亞洲地區的主要盟友。美國在日本及韓國都部署了軍事基地。而兩國齟齬的長期存在顯然對美國不利。美國需要盟友之間的和平。華盛頓試圖形成一個由美、日、韓組成的,針對中國的三角。美國希望通過調解日韓關系,打造起這樣的反華聯盟。影響力日益增長的中國已成為令美國最為頭痛的問題。”
但他認為,“慰安婦”問題是日韓關系中最為陣痛的,非但如此,它還夾雜了歷史及心理因素,這對于兩國社會非常重要。當年被強征去充當“慰安婦”的韓國年輕女子,如今僅余46人在世。韓國人認為,這一問題并未得到解決,因為日本人至今仍未作出真誠道歉。
1993年,時任內閣官房長官河野洋平發表“河野談話”,承認日本強征“慰安婦”并道歉。但日方立場而后出現倒退。基斯塔諾夫認為,安倍晉三對此問題一直持懷疑態度,并不愿意道歉,韓國人曾經對他充滿期待,但他只是一味重復前任首相的話。不過,如今的形勢似乎發生了變化。
基斯塔諾夫推測道:“另一個問題在于東京至今沒有向韓國‘慰安婦’支付賠償。日本及韓國社會輿論也存在針鋒相對的沖突……明年,兩國首腦應當會晤,給這一問題畫上句號。如今還剩下另一個問題,即領土爭議。”
首爾國民大學教授、朝鮮半島研究專家安德烈·蘭科夫說:“韓國現政府雖然一直試圖在國內大打反日牌,但也希望改善與日本的關系。”
在他看來,這與首爾對于北京的日益強大所持的矛盾態度有關,一方面,它努力與中國發展良好關系,另一方面,它也一直在試圖遏制中國的影響。
報道稱,蘭科夫很懷疑此次日韓兩國就“慰安婦”達成的協議具有長期性,且能令兩國關系出現根本性改善,“反日是韓國社會的重要而深刻的特點,它對日本所有政治家都持懷疑態度,這已成為韓國民族主義的組成部分之一”。他解釋道,此前,韓國一直對日本的所為抱有最壞的預期,且韓國人經常談論日本造成的屈辱,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實的,有時甚至存在夸大甚至臆造的成分。
蘭科夫認為,在北京愈加強勢地捍衛本國領土利益的當下,日本感到緊張,并擔心未來可能遭遇孤立,所以試圖與自己的鄰邦即韓國改善關系。但他強調,日韓兩國不會輕易對美國的命令言聽計從,“不必在床底下尋找美國人的身影,尤其是在遠東地區,那里每方都在打自己的算盤”,即便韓國人不聽華盛頓的話,也無人能夠強迫他們,“美國人一度非常希望日韓結成聯盟,但沒有成功,因為韓國的統治階層以及反對派,左派和右派,都存在共同的認知,即日本人不好,不應當與他們產生什么交集。這是非常少見的現象”。(編譯/童師群)
資料圖片:2014年6月2日,在日本東京,公開自己曾是“慰安婦”的在日韓國人宋神道(坐輪椅者)參加示威活動。新華社記者 馬平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