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作家余木撰文指出,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關于內地金融改革的思路,央行似乎據此制定了未來金改路線圖。在如何豐富金融市場層次,要協同推進外匯市場、票據市場、黃金市場、保險市場等發展,更好地匹配不同經濟主體的風險偏好、投資偏好和收益要求。這篇文章具有一定參考意義。
潘功勝揭“十三五”金改5重點
“關于加強統籌協調、改革并完善適應現代金融市場發展的金融監管框架。”上月下旬,習近平在五中全會上就《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起草有關情況,特別就9個問題進行重點說明,其中一個便是金融改革,可見他對內地金融市場發展的重視。
國家主席有令,財金當局豈敢怠慢。尤其是習近平強調:“近來頻繁顯露的局部風險特別是近期資本市場的劇烈波動說明,現行監管框架存在著不適應我國金融業發展的體制性矛盾,也再次提醒我們必須通過改革保障金融安全,有效防范系統性風險。」央行作為金融監管的最主要機構,對此更責無旁貸,必須發揮主導作用。
一個主題為“中國金融業未來改革和發展”的“中國金融學會2015學術年會暨2015中國金融論壇”前天在北京舉行,央行副行長潘功勝在年會開幕式發表演講,暗示了在“十三五”時期(2016年至2020年)內地金融改革的路線圖。
“在未來5年金融改革與發展中,有幾個方面值得認真研究和思考。”潘功勝這樣含蓄地揭示了“十三五”規劃關于中國金融改革與發展的5大重點。
習促防風險 央行健全安全網
為著落實習近平“必須通過改革保障金融安全,有效防范系統性風險”的指示,第一個重點就是完善金融安全網,提高金融運行的安全水平。潘功勝認為,按照十八屆五中全會的要求,立足中國實際,借鑒國際經驗,建立健全貨幣政策,宏觀審慎管理和微觀審慎監管協調統一的機制,改革并完善適應現代金融市場發展的金融監管框架,維護經濟金融的整體穩定,完善中央和地方雙層金融監管體制、健全系統性金融風險監測、評估、預警體系,加強對跨行業、跨市場、跨境金融風險的監測評估。完善存款保險制度功能、健全金融安全網、建立激勵兼容、層次清晰的系統性金融風險處置機制、提高風險防控和應對能力。
第二個重點是改進金融服務薄弱環節、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的能力。潘功勝指出,主要是發展普惠金融和綠色金融,加大對經濟社會發展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讓更多的經濟主體享受到便捷、高效、優質的金融服務。他特別強調,提升微型金融服務供給的規模、質量和效率,提高金融發展的普惠性和覆蓋面,是未來5年金融工作的重要內容。
第三個重點是建設更加富有彈性和深度的現代化金融市場體系,豐富內地金融市場層次,潘功勝表示,“十三五”期間需建立包括場外、場內市場的分層有序、品種齊全、功能互補、規則統一的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拓寬企業融資管道、提高直接融資比重。
對于如何豐富金融市場層次,潘功勝不諱言,要協同推進外匯市場、票據市場、黃金市場、保險市場等發展,更好地匹配不同經濟主體的風險偏好、投資偏好和收益要求。
挺企業直接融資 目標占比25%
至于余下兩個金改與發展重點,潘功勝透露,第四是創新和完善金融宏觀調控、提高調控的有效性。第五是擴大金融業雙向開放、積極參與國際貨幣體系改革和國際金融監管改革。
知情人士表示,雖然潘功勝透露的金融改革路線圖比較概括,但央行其實是備有詳細方案。例如,“拓寬企業融資管道、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方面,央行預計從2014年到2020年,非金融企業直接融資占社會融資的比重,將從17.2%提高至25%左右。
“要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加快建立符合現代金融特點、統籌協調監管、有力有效的現代金融監管框架、堅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習近平對金融改革的這些要求,央行的路線圖可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