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財經上海11月28日電(記者陳愛平)最新出爐的長江經濟帶110個城市綠色創新發展指數顯示,上海穩居長江經濟帶綠色創新發展榜首,長江沿線多座城市在不同領域各表現出較強的競爭力。近日在上海舉辦的第五屆長江經濟帶發展高端論壇上,專家為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創新發展建言獻策。
上海領跑 長江經濟帶城市綠色創新發展各具亮點
(相關資料圖)
中國人民大學26日在第五屆長江經濟帶發展高端論壇上發布《2022長江經濟帶綠色創新發展指數報告》介紹,從長江經濟帶110個城市的綠色創新發展指數來看,上海穩居榜首。
上海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吳清介紹,上海市始終持續強化生態環境系統治理,2021年,上海全市的PM2.5年均濃度為27微克/立方米,較2013年下降了56%。上海堅持創新驅動產業優化升級。集成電路、生物醫藥和人工智能三大先導產業以及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有力支持和帶動長江經濟帶產業的上下游分工合作。上海同時加快打造長江經濟帶現代化綜合立體交通走廊。
“上海將繼續與沿江省市一道貫徹新發展理念,共同譜寫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篇章,合力打造區域協調發展新樣板,加快構筑高水平,對外開放新高地,努力塑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優勢,繪就山水人城和諧相融畫卷,努力在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中展現更大作為,做出更大貢獻?!眳乔逭f。
同時,從創新制度、研發投入、創新基礎、創新轉化、創造產出、綠色經濟、生態環境、健康生活等不同視角看,長江經濟帶多座城市均有突出表現。
例如,上海、南京、武漢均重視綠色創新宣傳和報告,綠色創新政策系統完善、豐富有效;湘潭、合肥、上海財政支持向綠色創新發展傾斜;武漢、成都、南京各自發揮城市特色、聚焦重點領域,建設高水平的新型基礎設施;上海、蘇州、武漢推動高校成果轉化體系改革,打造高水平科技創新人才隊伍等;武漢、南京、上海重在積極發揮人才優勢,堅持產業鏈與創新鏈相融合;揚州、鎮江、泰州因地制宜整合旅游資源,促進產業集群發展;黃山、麗水、普洱積極開展區域合作,以旅游業為載體打造生態文明新典范;杭州、上海、南京領跑全國,利用自身醫療稟賦優勢集納全國頂尖資源,全面實施“科教興醫”。
宜賓市委副書記、市長廖文彬介紹,近年來,宜賓市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秀美山水已成為宜賓的“靚麗底色”;始終堅持科教興市、人才強市,成功獲批國家產教融合型試點城市;始終堅持轉型升級、低碳發展,全力推動數字經濟新藍海、綠色新能源“一藍一綠”產業發展,綠色產業已成為宜賓的“嶄新名片”。
上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王振認為,長江經濟帶科技創新驅動力空間布局,總體呈現出非均衡化、梯度化的空間特征。上海作為超強驅動力城市被定義為頭雁城市,南京、武漢、杭州、蘇州、長沙、合肥、成都、重慶作為強驅動力城市是重要支點城市,寧波、無錫、蕪湖、南通、常州、嘉興、鎮江、揚州作為較強驅動力城市是重要節點城市。從科技創新投入、科技創新載體、科技創新產出、科技創新績效四個維度來看,頭雁城市比支點城市更有突出優勢,支點城市比節點城市展現出明顯優勢,節點城市相較于其他城市,也有一定優勢性,所以要突出重要城市集聚與創新作用。
專家建言深化共享協調機制
上海財經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劉元春分析,《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印發以來,確立了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核心。在這一理念指導下,一是要進行綠色產業的市場化制度體系轉型,克服前期成本分攤及后期收益確權問題;二是要在傳統綠色協調機制的基礎上形成創新同盟,在綠色鏈、航運鏈、產業鏈的基礎上構建創新鏈;三是在創新鏈中不僅要有基礎性研發、產業化研發、市場型研發,同時還要有數字化、高端化的應用性研發,因而需要在長江經濟帶建立一定的共享協調機制。
武漢大學經濟和管理學院張建清亦建議,要加強長江流域的省際協調,解決推動協同發展過程中地方政府無法解決的諸如市場分割、基礎設施建設、產業整合、生態環境保護等問題;同時要以產業鏈、航運鏈、創新鏈為引領帶動長江經濟帶的協調發展,例如進一步加快沿江航運、鐵路、高速公路和集疏運體系建設;以長三角地區為龍頭帶動上游、中游地區的高新科技產業以及服務業的發展,組織上游、中游和下游的高校、科研院所圍繞長江經濟帶的重大戰略和迫切需求開展聯合攻關等。
王振建議,著力增強和造就上海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頭雁功能;著力在南京、武漢、杭州、合肥、長沙、成都、重慶等重要支點城市建設吸引和集聚人才的新型創新平臺;在長江經濟帶建設長三角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三個國家級創新方陣;在各個重要城市,深入開展人才發展體制機制和科技創新體制機制綜合改革試點,進一步激化活力;發揮各地比較優勢,建設科技創新共同體;構建區域利益協調機制,促進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帶動各地發展。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院長莊毓敏建議,一是加強政策引領,打造“綠色發展”社會良好氛圍;二是加大研發投入,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三是健全綠色基礎設施,科技創新驅動綠色發展;四是聚焦雙碳目標,推進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五是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共享健康生活。
上海財經大學長三角與長江經濟帶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張學良建議,長江經濟帶發展要擅于利用市場的力量,發揮市場的主導作用和政府的引導作用,以科技鏈、創新鏈、金融鏈、供應鏈在長江經濟帶的分布促進長江經濟帶的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