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快訊(記者金煜)一份環保部研究機構與民間機構合作的報告今天指出,正在實施的“大氣十條”如果實現大氣環境質量改善的目標的話,則到2017年,全國因實施該治理計劃而減少的慢性死亡人數為11.06萬人/年,其中河北省因此減少的死亡人數最多。
我國從2013年開始實施了規模前所未有的五年空氣清潔行動計劃,其被稱為“大氣十條”,今日發布的報告針對該行動計劃和人體健康效應之間的關系進行了評估,認為不僅全國因霧霾而引起的慢性死亡人數會大大減少,其它健康效益也明顯,到2017年,三大重點區域中的急性支氣管炎的患病人數減少量最為明顯,而且重點城市如北京、上海、廣州等獲得的健康收益是最大的。
報告還認為,行動計劃實施后,全國各省損失壽命年限下降,即壽命有延長趨勢,男性人均壽命延長0.24-1.48年,女性則為0.34-3.48年。總體壽命延長最顯著的是京津冀地區,特別是北京市,各項壽命延長年數均位居第一。
這份名為《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2013-2017)實施的投融資需求及影響》的研究報告由環保部環規院和南京大學組成的專家組經過兩年多的實地調研得出,由中國清潔空氣聯盟秘書處發布。
報告還認為,“大氣十條”實施的直接投資共需1.84萬億元,與之前預計的1.7萬億增加了8%,但目前我國大氣污染治理依然存在投資總量嚴重不足,過度依賴政府財政性投入、融資渠道單一等問題。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