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深證交所近日向各家證券公司下發了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網上、網下發行實施細則的征求意見稿。與修訂前相比,新規大體延續了此前市值申購的計算規則。市場預期,由于此次IPO重啟取消新股申購預先繳款制度,改為確定配售數量后再進行繳款,新股申購中簽率或將大幅下降。
2014年以來IPO采取的網上配售,與2002年至2004年的市值配售有所不同,需要先繳款再配售。這使得散戶投資者雖有參與配售的資格,但實際上沒有參與網上申購的資金實力。新股又往往扎堆發行,頂格申購同一時期發行的多只新股,所需的申購資金動輒數百萬元。例如,今年5月19日至21日分別有12只、7只及1只新股發行,同時頂格申購這20只新股共需要資金約327萬元。顯然,先繳款再配售的申購方式更有利于機構。機構有資金實力,可以“多頭出擊”申購新股,從而提高中簽的機會。相比之下,缺錢的散戶要么浪費了市值申購的資格,要么被迫賣掉老股來參與打新股。
此次IPO重啟取消新股申購預先繳款制度,意味著打新股的門檻大幅下降,對散戶投資者是利好。既然不用預先繳款,且新股中簽的收益率不錯,勢必促使大量散戶投資者不愿意放棄市值申購的機會。由此,此前被“閑置”的流通市值將參與新股網上申購,中簽率下降在所難免。有股民戲稱,新股發行新規好比是“買股票送彩票”。
統計顯示,2015年已發行的192家公司,網上投資者中簽率平均為0.53%。而在2002年至2004年共有212只新股發行采取不用預先繳款的市值配售方式,平均中簽率僅為0.098%。有機構分析認為,盡管新股供應數量較10多年前增多,但考慮到可參與配售的流通市值規模的變化,單只新股的網上中簽率跌近0.1%或將不稀奇。中金公司研究報告稱,初略估算網上中簽率中值在0.01%至0.02%。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IPO重啟的新股發行更有利于網上申購的投資者。按照新規,公開發行2000萬股以下的小盤股發行一律取消詢價環節,由發行人和主承銷商協商定價,直接向網上投資者定價發行。據媒體統計,剔除換股吸收合并上市的申萬宏源(行情000166,買入)和溫氏股份(行情300498,買入),今年登陸A股的192家公司中,新股發行數量小于2000萬股(含2000萬股)的共56家,占比近三成。換言之,2000萬股以下小盤股的發行不再被機構通過網下發行環節“分流”,而全部拿到網上申購,給參與網上申購的投資者帶來更多中簽機會。
按照新股發行實施細則的征求意見稿,投資者所持市值需分市場計算。持有上海市場的非限售A股方可參與滬市新股的網上發行;持有深圳市場的流通A股市值的投資者可參與深市新股網上發行。滬市每1萬元市值可申購一個申購單位,一個申購單位為1000股;而深市的申購門檻為5000元,對應500股。對此,市場上有建議提出,不妨改變新股中簽的可申購股數,把滬市一個申購單位由1000股調整為500股。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這樣可使滬市新股中簽率翻倍,既提高投資者的參與熱情,也增強了公平性。市值配售的政策初衷是鼓勵二級市場投資者長期持股,減少新股申購對二級市場的沖擊,若能避免新股中簽率過低,有助于防止市值配售對長期持股的鼓勵作用弱化。
也有建議認為,對于參與網上申購的機構可采取每10萬元流通市值申購一個申購單位,從而提高新股中簽率,并把中簽機會向散戶投資者傾斜。更有的建議提出,大小非本就是以往IPO“盛宴”的受益者,不應再參與新股申購,不妨明確網上配售參與者必須持有二級市場或大宗交易買入的流通股,從而增加二級市場投資者的中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