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全杰向記者展示珍存多年的軍功章。 范麗芳 攝
中新網晉中11月16日電 題:山西抗美援朝老兵心愿:黨費交夠一百年
作者 范麗芳“臨終再辦兩件事,死而無憾心坦然,死后遺體獻國家,黨費交夠一百年。”86歲的抗美援朝老兵張全杰在回憶錄“我的一生”中這樣寫道。在他和妻子不大的房間里,掛滿了老人年輕時當兵的照片,桌子上放著自己的石膏塑像。
60多年前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戰爭,對于今天的青年人來說已漸行漸遠。但對于張全杰,卻永世難忘。聽聞記者采訪,張全杰顫巍巍從抽屜拿出自己珍存多年的軍功章。
張全杰出生在山西省晉中市的韓村。1937年到1945年間,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張全杰所在的小村莊也未能幸免。“我很小的時候就父母雙亡,跟著哥嫂生活。日本人來了以后,奸淫擄掠無惡不作,我的嫂子就差點被日本兵抓去。”
1937年,只有8歲的張全杰知道八路軍對群眾好,“是真抗日,救命恩人”,立志要“當兵救國”。抗日戰爭時期,張全杰開始為八路軍送雞毛信,“雞毛信都是放在貼身的地方,來來回回都要經過日本軍的崗哨,當時覺得這事光榮,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雞毛信被搜了去。”1948年,國共內戰時期,在太原戰役中,張全杰終于參加了解放軍,達成了兒時愿望。
參軍后不久,在毛澤東“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號召下,全國掀起參軍、參戰、支前的熱潮。1951年7月,張全杰隨軍赴朝,“炮火連天多驚險,戰場錘煉意志堅”,親眼看著同去的戰友一個個倒下,自己也曾三次與死神擦肩而過。戰爭的殘酷讓張全杰迅速成長,1952年,他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火線入黨,從此“為人民服務”成為他的座右銘。
1976年,張全杰轉業到地方,依舊不忘黨員身份,不取不義之財,“在運輸公司的時候,煤礦企業送來好處費,咱一分不留,都給退回去。”
清廉的作風,張全杰一直保持到現在。如今,張全杰和妻子所在的太谷縣南山苑老年公寓的工作人員介紹,每逢七一建黨節,公寓都會給黨員發禮品以作紀念,“老爺子說不要,讓我們送給那些生活條件不太好的老人,每年如此。”
閑暇之余,張全杰經常回憶過去,修修改改,寫完了一本回憶錄。他在日記中寫道,“知恩圖報廉為本,淡泊名利苦亦甜,死后遺體獻國家,黨費交夠一百年,謹以此告訴我的后代兒孫,共產黨怎么把我培養成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并領導我光明磊落地度過一生。”
但老人捐獻遺體的想法遭到子女們一致反對。“孩子們主要是覺得以后沒個念想。”為此,張全杰委托一個老朋友,為自己做了一個石膏雕塑,“如果捐獻遺體,就把這個留給孩子們。”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