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受災村民在村祠堂內的臨時安置點休息
救援人員在山體滑坡現場開展搜救工作供圖/新華
搶險人員正在受災現場清理山石
截至昨日下午5時,浙江麗水因山體滑坡導致38名失聯群眾中,已經有22名群眾被搜救到,其中23人確認死亡,一人生命體征平穩,仍有14人失聯。氣象預報顯示,今日麗水將有大到暴雨,對現場救援不利。浙江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袁家軍在昨日會議上提到,隨著山區經濟發展快、建設活動多,增加了地質災害的隱患,全省將開展地質災害巡查工作。
探訪
護坡欄已扭曲變形 人們祈盼救援奇跡
15日上午11點,距離里東村還有五六公里的地方,三名交警在進山的公路上截住了各種車輛。這里只允許里東村和鄰村的以及救援的車輛進入。
“我帶你吧。”一位司機對一名想進山的路人說,他住在里東村的鄰村。除了這位進山的志愿者,他的車上還有兩位鄰居和兩個孩子。
“原來這水很清澈的,你看它現在都渾成這樣了。”司機看了一眼公路下方的河水,渾黃的,夾雜著碎木、塑料,還有其他的生活物品,緩慢地流淌著,“這就是山上那邊現場沖下來的”。
溯河而上的,除了大山人家的車輛,還有趕來的救援物資車輛以及部隊的大貨車。越往大山深處,河水便越渾濁,過了高速路的高架橋,那便是這泥漿的源頭:青山之中一片黃土,唯獨沒有被沖下去的是那些扭曲變形的方形“護坡欄”。鏟車、吊車夾混著戰士和工人在山坡上搬運山石、殘垣、朽木以及尋找著失蹤者。醫生、護士、救護車、靈車聚集在高速路的高架橋上。人們不時透過橋旁隔音罩,巴望著生命奇跡的出現。
一棟老房子還堅挺著矗立在山坡上,它的一半已經塌掉。就像這里眾多的民房一樣,這棟老房子是土木結構,除了土墻以外,其余,包括地板,均為木制。這些房屋原本還不是最緊挨山體的。它們與山之間還隔著一條路、一道河;而那些緊挨山體的房屋由于搬遷已經被拆除了。而他們搬遷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山體出現了大裂縫。
據村民說,是因為這座山從去年之前就出現了一道裂縫,起初村里曾用一些遮蓋物來防止裂縫進水,避免縫隙的擴大,后來村里決定對山體進行防護,同時也開始搬遷一部分村民到山下的新村里。沒有想到的是,這耗資千萬的防護工程還沒有做完,這場滑坡便到來了。
事實上,依山而居是里東村一帶很多村民的選擇,即便曾經出現過小的山體滑坡,他們也沒有在意;但是現在,那些住在山上的村民開始害怕了,但又手足無措。
援助
專業心理干預小組撫慰受困者家屬
5公里以外,水變得“急促”了,三名工人正在淺處拾掇著河道;岸邊是里東村的李家祠堂——受災群眾的臨時安置點。張峻豪坐在一張簡易鋼絲床上小憩,他來自南京軍區杭州療養院心理援助隊。剛剛,他和同事們完成了對一位女士的心理輔導。這位韓姓的女子和丈夫一直在外地打工,孩子寄養在父母家中。滑坡襲來時,孩子與父母全部喪生。
“家屬的心情太悲傷了。我們只能夠進行勸慰,防止她出事。”張峻豪說,“至少要在24小時以后,才能開始運用心理干預措施,那才能發揮真正的作用。”
他不經意地往后看了一眼,同事又開始安慰起韓女士了。韓女士裹著被子,靠在一根柱子上,兩眼無神,嘴里不時叨念著,但又在強忍淚水,控制自己不再發作。一名大夫半摟著她,另一位給她端來一碗水,但是韓女士只是搖搖頭,沒有喝一口。
在這座祠堂里,共有由35名專業資質人員組成的心理干預小組,對受困者家屬進行心理干預。除了南京軍區杭州療養院的以外,還包括了浙江湖州第三人民醫院等心理援助團隊。而當他們開始工作的時候,沒有人會來打擾他們,只是默默地在遠處看著,看著醫生們那種鎮定的面孔,也唏噓著遇難者家屬凄苦的愁容。
講述
最早發現泥石流跡象 他敲門通知四戶人逃生
祠堂里,四五位婦女正在忙著制作紙元寶,在她們心中,這是對逝去的鄉親最后的幫助。一旁,一位銀發滿頭的老婦,躺在床上,面無表情,望著前方,周邊的一切似乎與她沒有關系。
老人已經84歲了,一旁,她的兒子、59歲的李金南守候著她,寸步不離。13日的滑坡事件中,他們是幸運的逃生者。
李金南和母親住在一棟二層的自建小樓里。小樓建于20年前,位于山坡北面下方,今年他剛重新裝修了一遍。13日晚上10點30分,李金南已經躺下了,手機放在床頭。突然,他感到有東西塌了下來。他猛然驚醒,手機已經找不到了,他困在了水中,周圍漆黑一片。
他大叫著“救命”,但一片死寂,無人應答。他被困在廢墟里,動彈不得,心中已經絕望。
20多分鐘以后,他突然看到遠處一點點的燈亮,隨即又大聲高喊“救命”;燈亮越來越大,他甚至感到有些“刺眼”——村里的人們打著手電前來救他了。他對村民說,自己的母親也在家里,隨后趕來的人也在一片狼藉中救出了李金南的母親。
在這些趕來的救援者中,小李是第一個發現滑坡跡象的人,今年26歲。他在回憶滑坡發生時說,當時突然停電,他能夠聽見電線相互碰撞時發生的“啪啪”聲,水很快就沒過了他的腳踝。他迅速出門,通過朋友圈來告訴周圍的人,并且火速報警。
小李當時通知了離他家最近的4戶鄰居,當他想再敲第五戶的時候,已經被泥水攔住了去路。他看到前面的房子被泥石流一座座地推倒,有的房屋還著起了火。他已經無能為力,只能向高處跑去。
自事發,小李一直在參與救援。一直到昨晚,他才離開里東村,來到了山下另一處村子里好友的住處:“我只想洗個澡,好好地睡一覺。”
本組文并攝/本報記者 滿羿(除署名外)
進展
2300多人投入救援 全省開展地質巡查
據了解,目前,黨政軍及社會各界共投入現場救援力量2300余人,搜救犬7只,大型機械60余臺,專業救援車輛50余輛。各方運來了救災物資,受災群眾的生活得到保障。
麗水市常務副市長毛子榮介紹,從目前救援情況看,發生滑坡的山體土方量大、坡度陡,由于山體滑坡堵塞河流,在滑坡現場形成了一個小型堰塞湖,雖然進行了疏導,但仍存在大量積水,給現場清理造成困難。此外,救援指揮部在前期的救援工作中始終把救人放在第一位,在開挖過程中一旦發現有可能存在群眾遺體的地方,就會暫停機械挖掘,而改由人工進行,因此清理速度受到限制。
為防止現場次生災害發生,救援人員組織機械設備對山體滑坡堵塞河道形成的堰塞湖進行了搶排疏通,用5500余個編織袋,在引流渠邊筑起臨時堤壩,要求現場專家組對塌方地點實時監測研判預警,以便能及時發出預警信號。從目前工作推進情況看,要達到初步緩解次生災害威脅,至少還需一周時間。
同時,麗水市已經組織52個組620多人次對所有地質災害隱患點開展了地毯式排查,重點排查了103個A、B類隱患點和所有在建的地質災害治理工程,進一步落實了相應的治理責任和措施。
蓮都區區長楊秀清介紹,災害發生后,當地政府在里東村建立了臨時安置點。在殯儀館,組織遇難者家屬對遺體進行了辨認,目前還有4具遺體未能確認具體身份。
浙江省氣象臺預報,麗水市蓮都區今天夜里到后天有大到暴雨,降水天氣對現場救援有不利影響。
浙江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袁家軍在會上說,全省地質災害隱患點共有5907處,涉及全省700多個山區鄉鎮,而且這幾年浙江山區經濟發展很快,建設活動很多,增加了地質災害的隱患。還有一部分地質災害隱患點沒有被發現,實際受威脅的范圍和程度可能比預期的更大、更嚴重。
會議要求,從今天開始,浙江各地要立即組織力量全面開展地質災害巡查工作,重點對旅游景區、農家樂、不穩定斜坡和小流域溝口等人口集聚區周邊開展巡查,確保不留死角。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