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成人,四虎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久久,伊人精品久久久7777,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99精品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亚洲精品成人毛片久久久,久久精品99精品免费观看 ,99热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免费,久久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簡媜:臺灣在變“老人島” 我們不能忌諱談“老”
來源:澎湃 發布時間:2015-11-13 16:59:38

主講人:簡媜(臺灣作家)

主講人:簡媜(臺灣作家)

主題:拾起你文學的落葉,品讀我的人生

時間:2015年9月18日

主辦:武漢大學珞珈論壇

【編者按】

文字是一面鏡子,能夠映照出你內心的一些渴望,這就是文字的力量。

9月18日,臺灣作者簡媜做客武漢大學珞珈論壇,與大學生討論文學,品讀人生。她說,臺灣在變“老人島”,到2018年,臺灣14%的人都是老人。

她說,在臺灣已經出現了第一家銀發幼兒園,其實不應該叫幼兒園,應該叫“老兒園”。兒女每天要簽聯絡簿,白天就把爸爸媽媽送到“老兒園”,到晚上的時候校車就會把他們送回來。

以下是澎湃新聞整理的簡媜的演講摘錄:

抉擇,人生是無數的抉擇,我誕生在(臺灣)東山湖旁邊的蘭陽平原,這是一個三面環山一面靠海的平原,所以每年臺風的時候,八九不離十,使得我從小在這樣一個環境當中經歷過很多天災。可以說是因為在這樣一個災情的環境中成長,一方面有機會見識了這種天災對于農村,對于收成,對于生活的破壞。也是因為農村這樣一種純樸的景致,風土人情,也在無形當中影響著我,使我成為一名作家,我相信來自于土地的啟蒙遠遠超過了來自于文字的啟蒙。為什么我要成為一名作家,當然和個人的經歷有關,我的父親很早過世,這樣的人生路上的第一堂課使我去思考,人活著到底是為了什么,然而這樣的思索之下,帶著我想要離開農村,去一個更大的世界,去尋找一個解答,走上一條人跡罕至的路。

文學對我來講是什么,文學是一場鮮明的社戲。文學和人生的關系,就像一個作品的正面和反面。我們在人生中經歷的苦不堪言,好像上天特意和你開的一個玩笑,特意給你一個挑戰。但是如果你在文學當中有那樣的創作,如果你在藝術的涵養中懂得把它翻一面。在你人生當中經歷的一些困厄,常常變成人生當中難得的一種分數。

文字是一面鏡子,能夠映照出你內心的一些渴望,這就是文字的力量。過去的三十年里我寫過很多不同的作品,有親身探尋生命意義的,比如《水問》,像是只緣身在此山中,把禪宗融匯在其中。我也寫過關于女性以及母性的系列,像《紅嬰仔》和《女兒紅》。《女兒紅》書寫的是女性的內心世界,女性的內在世界是極為嬌弱的,很無奈。看起來好似一個平靜湖泊,內在卻是波濤洶涌。

《紅嬰仔》是做了母親之后才寫就的。現代人,其實不只是女性,擁有了孩子,表示自己的人生進入了另外一個階段的狀態,而這種狀態是要靠肩膀的。我們年輕的時候,家庭的重擔還落不到你的肩膀上。但是到了婚姻的階段,有孩子的階段,就必須有責任。在《紅嬰仔》這本書里我就提到過,我說感謝我的阿嬤和我媽媽,因為她們教我在湯里面放鹽,在愛里面放責任。愛,如果沒有責任,就像沒有放鹽的湯那樣平淡無味。沒有放鹽的湯至少還能喝,沒有責任的愛,能叫愛嗎?這本書對我個人來講,其實是我對母親,對我的阿嬤,對傳統女性的一種傳承。

我希望在生命終止的時候能夠完成自己夢想中的一步。像河川一樣完成自己的旅程,最后毫不遲疑地能夠入海,不辜負17歲少女立志成為作家時的純潔與神圣。我如何策劃一本書,當然靈感不會從天上掉下來,靈感是從你的現實生活當中拂面而來的。

我去認真地讀了我的族譜,一些史料以及文獻,我知道在16世紀的時候,我的祖先就有遷臺的記錄,到1796年的時候到了南陽平原,為我支系之開基祖。

每一個氏族遷徙的故事,都是整個族群共同牽引的。當然在抗日的時候整個臺灣成為日本的殖民地,而我認為我們作為一個子弟,難道我們只是偏狹地窺探自己血脈所承續的一些情懷。是不是也應該把曾經為這塊土地流血、流淚、流汗甚至犧牲的人記住。

可是到了《誰在銀閃閃的地方等你》這一本書,情感的基調都是對文學氣息的流露,但是它對于現實延伸有一種觀察,比較之前的作品都更有懸念,更有層進,也是這本書后來寫成這么厚的原因。為什么要寫這本書?因為臺灣在變“老人島”,到2018年,14%的人都是老人。難道這個現象只有臺灣嗎?不,你們去看一看別的地方,日本都在發生什么事。我去年看的一本書叫《無緣社會》。首先什么叫“無緣的社會”,在日本他們的統計,每年有32000人孤獨地死去。而這些人對社會已經失去了任何聯系。沒有血緣的關系。沒有地緣,因為很早離開故鄉,跟故鄉沒有任何聯系。沒有社源,他可能也有工作或者曾參與職場,早已退休,像是孤鳥一樣。而他們的平均壽命達到了83歲,所以可見這是一個很可怕的狀況。老,可能是讓我們看到一個社會可能是陰暗性質的一面。香港,還年輕嗎?也不年輕了。2012年香港人口的統計,65歲以上人口占了13%。7%我們叫它高齡化社會,也就是說老齡化。14%就是高齡社會。而香港已經13%了。還年輕嗎?(注:香港的人口老齡化比想象中更嚴重,到2041年,每3個香港人中就有1人為65歲以上。)這樣的數據會給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國家什么樣子的改變。這些就是我們必須去思考的。

我們中國的文化比較忌諱“老“這個字,沒有人希望別人說她老。如果你說,阿姨你怎么越來越年輕了,她會覺得:嗯這個年輕人前途無量啊。

老年是我們人生的一個階段,就像其他階段一樣,老年有自己的優點。我們不要忌諱去提他,白發老翁也有責任。老年人和年輕人一樣,都可以活得漂亮。其實是一種觀念上的翻轉。完整的人生一定要包含老去的過程。

老人有很多種,可敬的老人,可愛的老人。我曾經有機會在美國生活一小段時間,也觀察了他們的社會。我感覺西方人的生命觀確實有些不一樣。至少在我觀察到的社會上的某些現象上,我看到了他們的老人還是非常積極的、熱情的在追求自己的生活,記得有一年在科羅拉多州的洛斯山公園,因為秋天的白楊樹會凋零,我就看到一位老先生,你要知道他可能必須要開著自己的車,到了白楊樹的前面,拿出了他的畫筆、畫架,在面對著白楊樹作畫。他想要捕捉一年一度的白楊樹在下雪之前,葉子很美但在一夜之間全部飄零掉落了,他想要把握住這個一年一度的白楊樹很美的葉子變黃的那個金黃色的瞬間。即便他看起來不算太健康,即便他已經老邁,他依然要把握住人生當中的那一份美好。當生命還在你的手上,千萬不要自己把它丟到哪里去。理想的銀色歲月,理想的銀發服務,包括醫療,包括生活的照顧包括活動的安排,簡單來說就是,這個里面其實是一個社會當越來越多的老化人口產生的時候,社會要如何改造和建設,來規范銀發服務,讓老年人口能夠享受到優越的生活。

在臺灣,已經出現了第一家銀發幼兒園,其實不應該叫幼兒園,應該叫“老兒園”。就在桃園,聽說每家就20個員工,兒女每天要簽聯絡簿,我不知道大陸會不會有一天也會走到這種情形。白天兒女把爸爸媽媽送到“老兒園”,到晚上的時候校車就會把他們送回來。換你們來給他們簽聯絡簿,看他們有沒有認真做功課,報一箭之仇,因為小時候都是他們在看你們有沒有做功課。也有41位老人,他們把田地捐出來,交給義工去工作,供養著上千位老人,這些都是一個正向的正面的作用。

我的媽媽已經快80歲了,我們做子女的如何去陪伴她。難道帶她去出國嗎?

你們現在要知道你們父母喜歡做的事,當父母老去的時候,對于一個年邁的老人,你要做一個老人團的團長。老人永遠不守時,你跟媽媽約九點鐘見面,她7點打電話說我已經在車站了。年輕人的不守時是永遠遲到,老人家的不守時是永遠早到。第二個老人永遠搶著要付錢,老人永遠需要廁所,老人永遠需要椅子。當你學會做老人團的團長,學會跟他們相處的時候,有一天當他們要離開的時候,你的內心不會悲傷。

我過節時會和媽媽一起做吃的,泡菜,麻薯等等,為什么要做這些,因為我從小家境清寒,在農村長大,這些都不用錢買,家里的姨媽,媽媽都會做。端午節前夕,我的媽媽到我家里來,幫我包粽子。包粽子這樣的景象無疑是一種親情,一種愛。你會發現,老人家只要曬太陽、看花、聊天、吃小吃,他(她)就滿足了。你會發現,你的爸爸媽媽都有一身好功夫,書寫一本有血有淚的家庭故事。當你學會聆聽,當你愿意去聆聽他們的時候,其實就是你有機會去聆聽屬于你自己的故事。

有一天,當你的父母到了疾病不可逆,人生到了最后一步的時候,一定要協助他們善終。不要讓他們陷入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地步。在臺灣,有一個嚴肅,漸漸普及的情況,選擇安定的,祥和,緩和的離去。也就是說當他的疾病到了不可逆的時候,人到了最后的時刻,他不要急救,他不要把寶貴的醫療機會用在他身上。

在我們中國文化傳統里,如果快不行了,那么兒女到底該怎么辦?聽爸爸媽媽的話,這個就太共性、太現實了。當告別的時刻來臨,你會告別嗎?這種告別的機會,其實只有剎那。你如果沒有準備好,你如果不夠勇敢,你如果只記得啜泣、只記得逃避,那么在一瞬之間你就錯過了。我的一位親戚在他人生的最后階段,他簽署了三份文件。在臺灣來講,是很不簡單的。第一是放棄急救,在生命的最后選擇安寧。第二,器官捐獻。在他走的時候,把身上的有用的器官摘除,捐贈給別人,不管是心臟或是眼角膜。第三,捐臟脾。捐臟脾就是把內部軀殼捐給醫學院,去做醫學系的學生上課的時候使用的課具。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面對生命的最后,做出的最睿智的決定。這個父親,因為是我的親戚,我非常幸運地看到了這個過程。看起來好像一個平凡人,但他的心中卻有一份大愛。他說,人過世后這個軀殼也只是一個軀殼,燒掉也是燒掉,為什么不捐給醫學院的學生作為研究學習呢?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天,我的表弟和我在一起,當他知道了他的父親簽署了這三份文件的時候在情感上是難以接受的。我是他表姐,當他脆弱到要推翻他父親的遺愿的時候,我說,你要為你父親的勇敢作決定,你不是為你自己情感的脆弱作決定,你必須支持你的父親。所以最后他恢復了理智。身高1米85的兒子,長的非常壯碩的兒子,他坐在床頭,深情地望著他的父親,伸出手臂來環抱著他,另外一只手溫柔地垂放在他父親的耳朵旁邊說:“爸爸,我們都很愛你,都支持你。”他的父親安詳地逝去,如愿地聽到了兒子的認可。

(根據主辦方提供速記整理,未經演講人審訂,速記整理人:王逸雯。)

更多精彩資訊>>>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