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學文老人展示自己收藏的“寶貝”。張潔 攝
曾學文老人的“寶貝”
株洲日報/株洲新聞網11月9日訊(醴陵記者站 張潔)“我不準備賣,但想得到權威機構的鑒定,若有藥用價值,希望用于治病救人。”11月6日,家住醴陵市西山街道辦事處南門社區74歲的曾學文老人來到株洲日報醴陵記者站,展示他收藏了20年的寶貝。
曾學文介紹,20年前,他在醴陵一家屠宰場工作。一天,一屠戶殺豬的時候,掏出一個黑乎乎的疙瘩,順手扔在一旁,打算作垃圾處理。曾學文意識到這個 東西不尋常,于是將該物體用水沖洗了一下,用塑料袋裝了保存起來。“豬寶”是個圓球體,呈橢圓形,最長處有10厘米,寬度有9.8厘米,重3兩6錢。球體上有黑毛,球體為淡黃色,很粗糙,外形酷似一個大板栗球。
“開始的時候,圓球上的毛并沒有這么長,也沒這么粗糙。”曾學文帶著他的“寶貝”,到醴陵市泰安醫院去做過CT,結果顯示,球狀體內有粉末物。對于圓球上的毛為什么會隨著歲月增長增粗,醫生也未給出具體答復。
前不久,曾學文在電視上看到一則新聞稱,福建一農民撿到“豬寶”,有古玩交流中心對“豬寶”估價在100萬元左右。他覺得自己的“寶貝”與“豬寶”極其相似,于是產生了到權威機構鑒定的想法。
據悉,“豬寶” 里面的豬砂,又名豬辰砂,是豬膽囊、膽管、肝管等臟器中的結石,外形如同豆粒,或呈粉末狀,外觀呈粉紅色或棕褐色,表面有少許光澤。民間認為“豬寶”是一 種名貴緊缺中藥材,藥用功效類似牛黃,但是有關典籍對此均無明確記載。動物體內有結石,早年并不罕見,但隨著飼養周期縮短,特別是像飼養肉豬,很多都在一兩年內就出欄,因此形成豬砂的概率就小很多。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