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市民已獲退還服務費用。
手機停機,一查發現竟然訂購了三項從未使用過的收費服務,訂購時間最長的已有4年,共產生話費1140元,這樣的倒霉事就被成都市民楊先生遇到了。
9日,楊先生撥打手機所屬運營商中國聯通客服電話,得知訂購的三款服務分別為理財顧問、法律顧問及WO+視頻鳳凰定向流量,每月共計資費33元。經過協商,運營商為楊先生退訂了三款服務,并承諾將自訂購以來產生的所有費用退給楊先生,共計1140元。據客服介紹,三項服務均來自電話營銷。記者調查發現,不少手機用戶都有“莫名其妙”的扣費套餐,被悄悄“偷走”手機話費。
【遭遇】
手機停機 牽出“隱藏”業務
11月7日上午9點27分,成都市民楊先生接到一條短信,提示手機余額為8.38元。第二天一早,楊先生為手機充值100元,發現余額僅剩74.38元。楊先生撥打客服電話查詢,結果令他跌破眼鏡。
“客服說我有三項服務——理財顧問、法律顧問及WO+視頻鳳凰定向流量,每月資費分別為8元、10元和15元,但我從來沒開通和使用過這三項服務,”楊先生在網上營業廳查詢發現,法律顧問開通于2011年8月,理財顧問開通于2012年8月,WO+視頻鳳凰定向流量開通于2014年3月,“客服說這三個項目來自電話營銷。”
楊先生說,他從未收到過任何開通這三項服務的確認短信。“有時候好像的確會收到什么理財信息,我每次都當成垃圾短信刪除,視頻鳳凰我連是什么都不曉得,”楊先生表示,若不是這次莫名停機,他根本不會發現這些“隱藏”服務。
業務來自電話營銷 承諾退款
正在這時,一個自稱為上海百事通公司的工作人員打來電話,表示楊先生所訂購的法律顧問服務來自他們公司,當年的電話營銷也有錄音。錄音中,推銷員稱:“為您帶來法律顧問服務,每月包月費10元,只要您有法律問題,都可以隨時撥打116114轉6號鍵咨詢。”對話中,楊先生的確回答了“好”。
楊先生認為,推銷員提到每月資費時,語音含糊,并用一大堆其他信息混淆視聽,而且他從未收到過任何短信,提醒他開通了這項服務,并會產生費用。
對此,工作人員解釋,這款服務通過電話營銷,用戶在電話里同意之后,服務就會開通,沒有短信提示。“我們是外部服務,并沒有為用戶發送短信的功能,只有運營商內部才能給用戶發信息,”工作人員稱,他們曾與運營商有過合作,對方會提供用戶信息。
下午3點55分,楊先生收到了理財顧問服務的退款,共320元。而法律顧問和WO+視頻鳳凰定向流量都承諾將退還所有費用,三項服務共1140元。
【回應】
不取消業務 即默認開通
那么,這些服務究竟從何而來?用戶信息又是如何“溜”進了其他公司數據庫?下午4點左右,記者致電了上海百事通公司客服電話。工作人員表示,法律顧問的服務有免費體驗期,體驗結束后進行收費,每月10元。“體驗結束后會提示用戶,這個業務要收費了,如果不需要,用戶可撥打客服熱線取消,如果沒有回復就默認開通。”
這個答案讓楊先生哭笑不得,“有些垃圾短信,看都不會仔細看,你還會打電話給他說不訂購?這種確認方式本來就有問題。”
隨后,記者聯系上運營商客服。經查詢,工作人員稱法律顧問為運營商自有服務,WO+視頻鳳凰定向流量是與其他公司的合作項目,而理財服務目前暫未查到信息,“我們會將情況記錄下來,并有專人回復。”截至記者發稿時,尚未接到回復電話。
【走訪】
收費業務太隱蔽 不少用戶“中槍”
若不是一次“莫名其妙”地停機,楊先生還被蒙在鼓里,那么他的遭遇是否是普遍現象呢?記者隨機調查了幾位用戶的手機增值業務,發現不少用戶都“中槍”。
9日下午,市民肖女士登錄某運營商的網上營業廳查詢發現,增值業務中有交友和游戲兩項服務,每月資費均為5元。對這兩項服務,肖女士一臉茫然,更令她納悶的是交友服務開通時間是2010年7月10日。“不可能,2010年我還在上海念大學,用的不是這個手機號,怎么可能開通業務?”
隨后,肖女士致電了該運營商客服。工作人員表示,交友服務是某款套餐的配套服務,今年一月肖女士套餐變更,現可退訂該項服務。而對于肖女士提出毫不知情的問題,工作人員稱詳細查詢后,會盡快答復。華西都市報記者肖茹丹攝影郝飛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