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玉衡女兒手托遺像送別老人。京華時報記者譚青攝
京華時報訊(記者馬金鳳)11月7日凌晨1點40分,曾參加四次長沙會戰的102歲抗戰老兵韓玉衡在京逝世。昨日,老人遺體告別儀式在海淀醫院舉行。隨后老人的遺體被火化。
志愿者淚別老人
11月7日凌晨1點40分,抗戰老兵韓玉衡在海淀醫院逝世。昨日上午,老人的親屬在海淀醫院為其舉行了遺體告別儀式。來自北大、北航以及各行各業的“關愛抗戰老兵”公益執行團隊的9名志愿者,特意請假趕來送老人最后一程。
今年已經50多歲的志愿者薛剛說,他于2012年認識韓玉衡老人,那時老人身體已不太好,這幾年一直在與“病魔”做斗爭,但精神狀態一直都很好。11月7日中午,他突然收到老人兒子的短信,才得知老人病逝。
“恭送親人一路走好”,面對老人的遺體,老人的兒女一度哽咽,9名志愿者也眼含淚水。
沒留遺言安然離世
與老人做過“遺體告別”后,老人的親友前往昌平殯儀館對老人的遺體進行火化。老人的長子韓志強說,父親最近幾年來的身體非常虛弱,幾乎都是在醫院度過的。“住一段時間,回家又得回去住院。”
老人的大女兒韓雙清說,老人患的是綜合病,心臟、腎、胃都不行了,老人在最后一個月里,“只能吃流食和輸營養液,最后連話都說不出來了,所以沒有留下任何遺言”。
一個月前拿紀念章
在韓玉衡去世一個多月前,他還拿到了抗戰70周年紀念章。韓志強稱,知道國家有這個發放紀念章的事情,但不知道如何申請。后經過志愿者的幫助,韓志強找到了父親的原單位,翻看了父親的檔案,看到了抗戰的記錄,但原單位卻回復說整個單位只有6個人有紀念章,而其中并沒有父親的。
“得不到紀念章,得不到國家的承認,父親非常難過。”最后經過一個多月努力,原單位工作人員將抗戰70周年紀念章送到了韓玉衡的手里。收到獎章,韓玉衡很高興,雖然說話很沒力氣,但也一直說感謝國家。
閱兵日見到生死兄弟
今年“9·3”閱兵日,來自長沙的生死兄弟92歲高齡的姜立誠從長沙趕赴北京,并在組委會的幫助下與戰友韓玉衡重逢,這一天,兩人等了60多年。
姜立誠,曾經在長沙第九戰區司令部參謀處做文書工作;韓玉衡與姜老同在長沙第九戰區司令部,在編譯股做校對工作。
“我剛到司令部那年才15歲”,姜老回憶道,二人當年是在司令部報名時認識的,韓老比他大10歲,處處都很照顧他,“1944年二人去游泳,我不太會水,差點淹死,是老韓救了我,他是我的恩兄”。
姜老回憶,1949年,二人報名陳明仁與陳潛發起的和
平起義。“但當時起義部隊開拔時我沒趕上,而韓老跟著部隊,我們就這么分開了”,兩人自此失去了聯系。沒想到兩年后,兩人還能再次相見。兩人在病床前聊了一個小時,在激動時更是唱起了軍歌。
曾經歷過長沙會戰
韓玉衡老人1913年出生于河北,年少時在天津法租界一家煤廠當店員。1939年,韓玉衡成為國民黨的一名通信兵。長沙會戰四戰三捷,使日軍慘敗,死傷達幾十萬人。第四次長沙會戰,長沙失守。1944年6月,韓玉衡跟隨隊伍向衡陽、汝城方向撤離。
據有關媒體報道,韓玉衡曾回憶說,經歷過最危險的一戰是在1944年冬天。當時韓玉衡奉令去一支守河部隊聯系船只,安排人員和物資轉移事宜,正辦理交割手續時,突然被日軍包圍。韓玉衡急忙撲倒躲避,但子彈像雨點般呼嘯襲來,槍聲直到天黑才止息,韓玉衡站起來,發現滿身衣服開花,棉衣被打了十幾個窟窿。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