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11月,2015年三季報“大戲”已正式落下帷幕。盡管今年前三個季度上市公司依然保持了收入、凈利潤雙增長的格局,但相比上半年表現明顯遜色不少。隨著當前市場熱點切換加速,在今年11月至明年1月的上市公司年報出臺前后,備受公募基金和“國家隊”追捧的次新股、大藍籌以及高送轉炒作概念等將逐漸成為市場關注的新焦點。
●南方日報記者郭家軒唐柳雯
增速凈利潤持續下行中小板增速高
受宏觀經濟拖累,早在三季報到來之前,業界已紛紛預測,三季度A股上市公司盈利情況或許會有所惡化。果不其然,從數據呈現看,盡管三季度繼續保持了今年以來收入和利潤雙增的格局,但增速相比中報數據出現了明顯回落,整體利潤增速收出年內新低。
根據華泰證券研報數據顯示,2015年三季報全部A股凈利潤2.12萬億元,同比2014年三季度全部A股凈利潤2.05萬億元,增速為3.2%。自2013年三季度開始,三年來全部A股三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速處在下行通道,分別是15.9%、10.2%、3.2%。
而三板市場業績分化也在預料之中。其中,全部主板的三季度凈利潤合計為1.96萬億元,同比2014年三季度凈利潤為1.93萬億元,增速為1.6%,低于全部A股凈利潤增速。其中,主板非金融三季度凈利潤合計6872.3億元,同比2014年三季度凈利潤7894億元,增速為-12.9%,低于全部A股非金融凈利潤增速,也就是說主板相對盈利能力較差。
反觀中小板,在全部A股非金融凈利潤增速且經濟總體下行的情況下,不僅在凈利潤絕對值和增速上保持增加,而且以更快的速度和幅度遞增,表現出強勁的盈利能力。從盈利成長性方面看,中小板也表現出了超過主板和創業板的投資機會。
統計顯示,中小板三季度凈利潤合計為1184.6億元,同比2014年三季度凈利潤929.7億元增速為27.4%,遠高于全部A股凈利潤增速和其他板塊。
值得一提的是,中小板非金融行業三季度凈利潤合計為990.3億元,同比增速爆發式提高,增加到16.8%。數據顯示,這一領域2013年三季度、2014年三季度凈利潤增速分別為6.3%、9.8%。
另外,創業板的三季度凈利潤合計為361.3億元,同比2014年三季度增速為23.8%,處于中小板和主板凈利潤增速中間。數據還顯示,在“十二五”期間,2013年、2014年創業板增速分別為15.6%、34.3%,連續兩年以17%左右的加速度加速增長。今年三季度的凈利潤絕對值超過之前年份,保持增長趨勢,然而同比增速低于去年,不再延續加速度成長的勢頭,增長更加趨于平穩。
分析認為,由于創業板自2014年起無金融板塊的公司且公司相對市值較小,風險較高,波動更為敏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新興產業的發展情況。
亮點新興行業業績扎眼傳統行業“特煩惱”
在主板與中小、創業板業績差距的背后,正是新興行業與傳統行業的分化。統計顯示,在29個中信一級行業中,有20個行業三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為正,僅有農林牧漁、輕工制造、通信、基礎化工、傳媒和汽車等6個行業的同比增速較中報有所上升。
另外,占據總利潤半壁江山的金融業仍保持增長態勢,但增速大幅下降,長期來看,銀行業的未來發展還要看轉型升級,非銀金融行業的成長性仍然可期。
數據顯示,2015年前三季度23家上市券商實現營業收入2983億,同比增長168%,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273億,同比增長206%。保險業增長更為迅猛,三季度行業凈利潤增速22.8%—67.8%,實際凈資產增長率9.14%—13.19%。
從產業鏈來看,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和需求疲軟的影響,上游行業凈利潤普遍同比下降,且較前期降幅不斷擴大,下游行業表現優于上游行業。
俗話說,新興行業看需求,傳統行業看改革。通過對行業龍頭公司的分析,可以發現,基礎化工、農林牧漁、輕工制造等傳統行業的盈利增加主要是由于轉型升級、產品結構的調整和管理模式的優化,而通信、傳媒等新興行業的盈利增長則來自于下游需求的快速增長。
對此,業內人士建議,未來挖掘市場投資價值可重點關注傳統行業中國企改革、升級轉型的公司,新興行業中估值合理、未來市場空間大、具有成長潛力的公司。
機構三季度基金抱團“中創板”
作為二級市場的重要參與者,公募基金持股一直以來也備受關注。凱石金融產品研究中心研究統計,三季度在全市場2780只A股中共有2109只個股顯示出基金公司投資跡象,占比75.8%。數據顯示,基金持股占流通股比在30%以上的上市公司共有19家,這些公司呈現明顯的基金抱團現象。這19家公司中,中小板和創業板公司有13家,主板公司為6家,基金抱團現象明顯集中于三季報業績增速更高的中創板。
而且,在這19家公司中有10只為次新股,分別為邁克生物、柳州醫藥、盛陽科技、強力新材、創業軟件、耐威科技、益豐藥房、九洲藥業、春秋航空、迅游科技,顯示了次新股獨特的吸引力。
統計發現,除迅游科技、盛洋科技三季報凈利潤同比增長為負數外,其余8只次新股均實現兩位數以上凈利潤同比增長,業績搶眼?!皩Υ涡鹿蓙碚f,年報高送轉潛力巨大,也是吸引基金投資的另一原因?!币晃谎芯繂T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次新股不僅是基金“抱團”的目標,也是基金增持的寵兒,而上半年熱門的TMT板塊則逐漸褪去了光環。
在增持個股方面,三季報中基金持股占流通股比大幅增加的10只個股是迅游科技、邁克生物、威帝股份、耐威科技、歌力思、全志科技、中文在線、金發拉比、道博股份、天龍集團,增持幅度均在15%以上,其中變動最大的8只股票均為今年剛上市的次新股。另一方面,基金持股比例大幅減少的10只個股是華鵬飛、贏時勝、三湘股份、長亮科技、好萊客、中來股份、安碩信息、騰信股份、鼎捷軟件、美亞光電,減持幅度均在30%以上。減持個股中二季度熱炒的TMT股票占居6席,曾經輝煌一時的贏時勝、安碩信息、美亞光電光環隱退。
■建議
掘金基金獨門股“國家隊”偏愛大藍籌
記者了解到,通常而言,基金公司旗下一只或多只產品高比例持有某只股票,并且相對其他機構而言,持股比例高出非常多,這樣的股票可稱為基金公司獨門股。根據統計,單一基金公司持股流通盤比例在20%以上的股票有14只,主板股票占4只,其余10只全部是中創板。除凱美特氣、臺海核電外,其余12只股票均發行于2014年10月份以后,同屬于次新股行列。多維度統計分析發現,次新股成基金三季報的寵兒。
通過分析發現,中郵創業基金公司集中持有某只股票最為嚴重,單一基金公司持股流通盤比例在20%以上的14只股票中,中郵獨占5只,分別是耐威科技(旗下8只基金共同持有,持股占比35.96%,在所有股票中單家基金公司持股比例最高)、創業軟件(旗下6只基金共同持有,持股占比35.54%,在所有股票中單家基金公司持股比例第二高)、迅游科技(旗下4只基金共同持有,持股占比26.59%)、威帝股份(旗下3只基金共同持有,持股占比23.08%)、四方精創(旗下5只基金共同持有,持股占比20.33%)。
同時,寶盈、富國、匯添富不甘落后,集中出擊。除中郵基金外,寶盈基金、富國基金、匯添富基金也有此偏好,對看好的股票集中出擊。寶盈系個股有盛洋科技、九洲藥業、凱美特氣等,公司持股占流通股比分別達31.67%、30.54%、26.40%,同樣是旗下多只基金共同選擇持有。強力新材、臺海核電則屬富國系個股,華信國際、柳州醫藥廣得匯添富基金偏愛。其中匯添富旗下10只主動股混基金同時看好華信國際,不過該股票因重大資產重組事項自6月15日停牌至今。據悉,匯添富基金公司選擇集中持有某只股票有著獨家特色,公司會以戰略投資者身份參與上市公司協同發展,而不僅僅是二級市場交易者角色,早在2013年底公司便開始布局該只股票。
據Wind統計數據顯示,三季報中,中央匯金投資公司出現在1120家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東中,中國證券金融公司則出現在742家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東中。而證金公司、匯金公司、十大中證金融資管項目則總共出現在1368家公司的股東名單之中,占2780家A股公司的49.21%,接近一半。其中創業板216只,占全部創業板股票的45%;中小板353只,占全部中小板的46%。
顯而易見的是,“國家隊”偏愛大藍籌。其中,持股市值超過百億元的共有4家公司,分別是中國平安(中央匯金和證金公司共持股10.3億股)、中國人壽(中央匯金和證金公司共持股6.61億股)、中國聯通(中央匯金和證金公司共持股9.21億股)和興業銀行(中央匯金和證金公司共持股8.64億股)。此外,“證金系”持有較多的還包括貴州茅臺、中國神華、海螺水泥等。值得一提的是,上周行情爆表的券商板塊在三季度獲得了“國家隊”的青睞。數據統計,多達22家券商在三季度獲得證金公司、匯金公司或中證金融資管計劃進駐。
據Wind統計數據顯示,三季報中,中央匯金投資公司出現在1120家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東中
中國證券金融公司則出現在742家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東中
國家隊持股市值超過百億元的共有4家公司
分別是中國平安(中央匯金和證金公司共持股10.3億股)
中國人壽(中央匯金和證金公司共持股6.61億股)
中國聯通(中央匯金和證金公司共持股9.21億股)
興業銀行(中央匯金和證金公司共持股8.64億股)
而證金公司、匯金公司、十大中證金融資管項目則總共出現在1368家公司的股東名單之中,占2780家A股公司的49.21%,接近一半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