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1月6日電(記者呂冬)一年一度的雙十一網絡購物狂歡即將到來,這場由阿里巴巴和京東等電商引爆的中國消費時點正逐步從24小時的購物血拼延伸至一連數日的消費盛宴。
一進入11月,北京地鐵燈箱、換乘站點通道墻壁就被各大電商的促銷廣告占據,提醒人們?yōu)榧磳⒌絹淼碾p十一做好準備。電商們也會在不同時段向手機用戶推送消息,提醒他們實時查看客戶端上有沒有心儀的商品在打折促銷。
京東商城在10月底表示,不希望把促銷局限于11月11日當天,刻意壓縮消費者的購物節(jié)奏,制造搶購的緊迫感,而是通過拉長促銷時間提升消費體驗。而阿里巴巴則除了延長電商平臺的促銷時間外,其關聯公司螞蟻金服旗下的消費金融產品螞蟻花唄還臨時提高了對女性用戶的消費額度,進一步刺激消費。
3日公布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三個五年規(guī)劃的建議》提出,要著力擴大居民消費,引導消費朝著智能、綠色、健康、安全方向轉變,以擴大服務消費為重點帶動消費結構升級。
“消費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重近幾年逐步上升,經濟的再平衡已經開始發(fā)生。”瑞銀集團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說,“因為投資在房地產調整和產能過剩的情況下明顯減速,使得消費的相對比重上升;此外,政府的一系列政策,包括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小微企業(yè)減免稅費,最低工資政策等支持了消費相對穩(wěn)健的增長。”
中國的消費時代似乎已經到來。高盛近期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中國1980年后出生的一代人正在進入他們一生中消費需求最旺盛的時期,年輕一代的消費偏好與上一代人有明顯的不同,這將有利于推動除生活必需品以外的可選消費品類在中國市場的增長。
據高盛測算,中國目前有近1.5億中產階級,人均年收入達到1.1萬美元。此外,中國還有2.3億的藍領工人和城市打工者,人均年收入接近6000美元。這兩個群體將成為日后驅動中國消費增長的主力軍。
該報告還顯示,目前中國消費者的收入有一半集中在必需品,但隨著收入的增長,享樂性消費的支出將擴大,娛樂、信息技術、醫(yī)療健康等行業(yè)將迎來更好的增長前景。
雖然未來居民消費將擔當中國經濟增長的重任已成共識,但有分析人士指出,中國經濟再平衡的發(fā)生速度可能不會有人們預想中那么快。
標準普爾企業(yè)評級資深董事兼分析經理盧文正指出,經濟放緩讓中國的不同行業(yè)出現了明顯分化,與消費相關的行業(yè)明顯好于工業(yè)和資源類行業(yè)。但這些企業(yè)的資本支出和再融資能力并沒有明顯減弱,增速放緩也未明顯加速化解產能過剩的步伐。
“政府和銀行都在采取措施平緩經濟放緩對企業(yè)帶來的風險,所以盡管經濟向消費轉型的趨勢已經很明朗,但這一轉變的過程還是會比較緩慢。”盧文正說。
此外,進一步提升中國消費者的購買力有賴于居民收入的持續(xù)增長。剛剛公布的五中全會公報對此提出明確的目標,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xiāng)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增加就業(yè)都可以保證收入的增長,從而為消費提供長期的支撐。”汪濤說。
中國的電商企業(yè)們開始意識到,僅雙十一單日的消費井噴已不足為奇。雙十一結束以后,阿里巴巴、京東和一眾垂直電商們還會打造諸如返場促銷、年中大促等一個又一個類似雙十一的購物狂歡節(jié),從年初到年末不斷刺激消費者的購買熱情。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