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1月6日電(記者錢春弦)作為全球最大的國內旅游市場,我國旅游飯店業正在從“檔次”向“個性”全面重塑。
記者6日從中國旅游飯店業協會獲悉,在2013年、2014年全行業虧損基礎上,今年7月份以來,部分飯店經營有好轉跡象。但從全行業看仍不樂觀,而且從高星級飯店到經濟型酒店都面臨困難。如首旅酒店集團上半年利潤同期下降逾30%。經濟型的如家同比下降81%。
“我們寄希望于今年下半年能夠回暖一些,但無論如何,大家都不會奢望今年酒店行業能夠出現正利潤。”中國旅游飯店業協會會長張潤鋼說,我國酒店業走出困難局面,完成全面重塑可能仍需三年甚至更長時間。
張潤鋼在中國旅游飯店業協會創新論壇上說,最近三年我國飯店產業初步完成一次大分化、大變革,首先是市場供求關系根本變革。從消費結構看,我國飯店市場從較單一的高端消費開始走向多元、分眾的“小眾消費”。高端消費主要特征就是圍繞公款公務消費。“這種巨大甚至畸形的需求2012年底開始動搖,多元化的小眾消費雨后春筍般地涌現,如親子、養老、民宿、房車營地等‘非標準住宿’,大體上都是個人消費,較為平民化。前者要檔次,后者講個性。這是三年來我國飯店產業的根本性變化,未來幾年會全面顯現出來。”
由于這種根本性變化,我國住宿業市場呈現出產品供給過剩與短缺并存局面。過剩是傳統的星級飯店,短缺的是民宿等新業態供給,這種過剩和短缺局面將會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延續下去,布局新業態,調整老結構成為飯店業全面走出困境的歷史性機遇。
“現在是飯店產業最困難時期,也是可以大有作為的時期。這個市場窗口期大約存在兩年左右。如果能夠站在產業前沿,抓住機遇期,奮發創新,完全有可能在未來幾年內打造出一個更有希望的中國飯店業。”張潤鋼說。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