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上海11月6日新媒體專電(韓瑩劉一靜)正在上海舉行的第17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上,引人注目的已不再是傳統汽車,近百款新能源車型爭奇斗艷,吸引了大批的參觀者,超高的性價比也讓不少觀眾“蠢蠢欲動”。盡管一些問題尚未解決,但新能源汽車對傳統汽車的替代已經開始。
記者在博覽會所設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展”現場看到,在國內乘用車展區,知名車企悉數到場:上汽、一汽、北汽、廣汽、比亞迪、東風、長安、江淮、奇瑞這些品牌均攜帶最新款車型亮相,與國際品牌寶馬、特斯拉、沃爾沃等同場競技。在客車展區,國內客車行業龍頭企業宇通、廈門金龍、申沃、北汽福田、安凱、申龍等均展出他們的新實力。
“我們的S60L混合電力版銷量很不錯,主要得益于現在的優惠政策,補貼、免稅后價格可以省去十幾萬,對消費者來說是實實在在的優惠,咨詢的人很多。”沃爾沃汽車銷售人員吳文彬說道。
不知不覺間,新能源汽車時代已經悄然來到了我們的身邊。馬路邊的充電樁已不鮮見,公司、小區里正在充電的電動汽車漸漸多了起來,流行的專車服務更是電動汽車的舞臺。據統計,2015年1至9月新能源汽車累計銷售136733輛,同比增長率達2.3倍。其中,純電動汽車銷量為87531輛,同比增長率達2.7倍;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銷量達49202輛,同比增長率為1.8倍。而這個數字還在繼續爆發式增長。
“我還是擔心續航里程的問題,而且現在市區的充電樁也不多,沒電了找不到地方充電會非常不方便。”來參觀的肖女士對記者說出了她的擔憂。
而在上汽集團乘用車公司技術中心副主任朱軍看來,這并不難解決。“對于這類用戶來說可選擇插電強混汽車,平日上下班可實現純電行駛,零排放,用電成本要大大低于用油成本,且帶來較好的駕乘體驗,周末還可以長距離低排放出行,沒有‘里程焦慮’,能源供應不完全依賴于充電樁。”
盡管一些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購買還有猶豫,但這些顧慮隨著給補貼、送牌照等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以及車企的不斷創新正一步步在消除。據了解,目前多個部委已出臺多項相關政策,建立了從新能源汽車研發、生產、購買、使用到監管等方面較為完善的政策扶持體系。
對于公眾一直擔憂的充電樁建設不足問題,9月發布的《關于加快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大力推進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充電基礎設施和標準規范并拓闊多元融資渠道。值得注意的是,政府鼓勵社會融資及設立融資擔保基金的方式,促進充電設施基礎建設,進一步拓展了融資渠道和參與主體。目前來看,政府以及民營資本、汽車企業等均有資金注入充電樁業務。
在業內人士看來,新能源汽車的普及只是時間問題,隨著能源問題的日益嚴重,石油價格的不斷上漲,從環保和經濟實用性上看,今后的新能源汽車將是最好的替代品,無論現在存在什么樣的瓶頸,趨勢不可逆。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