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機構持有某只股票比例大幅上升、同時中小投資者持股減少時,可能意味著機構對于該股的控盤程度加大,后市股價可能會有較好的表現機會。
隨著三季報披露完畢,個股的籌碼動向也完全展現出來。綜合前十大流通股東機構持股動向,以及股東戶數的變化,可以大體判斷出籌碼的變動方面。從某種程度上說,機構大幅增持、同期股東戶數大幅下降的個股,可以認為是籌碼向機構方向集中。如果用一個股市上慣用的說法來描述這個過程的話,可稱之為機構洗出了散戶。
數據寶統計,股東戶數降幅超過20%,且同期前十大流通股東榜中機構持股增幅超過20%的個股(含機構新進持股),再剔除停牌個股后共有93只,其中今年上市的次新股共有46只。相比較而言,次新股股東戶數下降幅度遠超老股票,就本榜單看,次新股股東戶數平均下降幅度超過43%,老股股東戶數下降幅度約24%。
具體到個股,康弘藥業三季度末股東戶數較二季度末大降87.21%,機構持股數則大幅增長近70倍,持股數達875萬股;信息發展三季度末股東戶數較二季度末大降74.66%,機構持股數大增25倍,達264萬股;神思電子三季度末股東戶數較二季度末大降70.94%,前十大機構全部為新進持股,持股數達到了654萬股;此外藍曉科技、萬孚生物、國恩股份、賽升藥業、金發拉比、東杰智能等6只機構持股大增個股股東戶數降幅超過60%,合縱科技、匯潔股份、鳳形股份、偉明環保、國泰君安、光力科技、全志科技等7只機構持股大增個股股東戶數降幅超過50%。
這類股票的市場表現遠超大盤同期表現,尤其以次新股榜單表現最佳。數據寶統計,46只被機構大幅洗盤的次新股,10月以來平均漲幅超過33%,遠超大盤同期表現,也超過同期次新股板塊的平均漲幅(31%),但超額收益率并不明顯。榜單中的老股10月以來平均收益率16.19%,超過大盤同期的表現,但略輸所有老股算術平均漲幅(17.3%)。
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相對來說,小市值的股票波動幅度更大,“小散”更容易被“洗干凈”,機構更容易控盤,股價后期也便于拉升。
小編將最新總市值150億元以上的股票剔除,發現次新股板塊、老股板塊整體收益率有了進一步的提升。其中次新股板塊10月以來平均漲幅達到了34.8%,老股板塊平均收益率達到了19.27%,均實現了超額收益。
按上述方法篩選后共剩下73只個股,其中次新股共有41只,老股共有32只。
次新股榜單方面,信息發展、神思電子、高偉達、創業軟件、金雷風電、全信股份、樂凱新材等個股10月以來股價均出現爆發性大漲,信息發展股價接近翻倍。與之相對的是,騰龍股份、火炬電子、富煌鋼構等3只次新股股漲幅不足10%。
老股方面,天保重裝、上風高科、燕塘乳業等個股漲幅較大,中國重汽、露天煤業、濟川藥業、信達地產、天興儀表等個股漲幅較小,天興儀表股價逆勢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