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確定中尋找確定性的投資機會,這是近期大盤震蕩調整格局下,大部分投資者的實操策略。在上市公司整體業績增速式微的大環境下,保險板塊前三季持續兩位數的凈利正增長,引來各路資本爭相布局——前有證金匯金、后有公募私募,一致性可謂空前。
?全年保險業高增長已無懸念,眼光老辣的機構投資者或許在此基本預判上看得更遠。有機構投資者毫不諱言,他們看到了保險行業未來的高成長性,這一切都基于商業保險在社會保障體系中,將成為支柱力量的長期視角。
?在經歷了A股三季度的劇烈震蕩后,證金匯金持股情況備受市場關注。根據上市保險公司三季報的披露,四巨頭齊獲證金、匯金青睞。
?其中,證金分別持有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新華保險總股本的1.92%、2.99%、2.99%、2.99%;匯金分別持有上述四巨頭總股本的0.42%、2.65%、1.22%、32.24%。與此同時,來自公募、私募行業的信息所顯示,保險板塊的投資價值也逐漸受到他們的關注。
?作為大市值藍籌的保險板塊同時進入各路機構投資者的視線,這在歷史上其實并不多見。多家主流投行研究人員近日在公開場合提及看好保險股的原因:一是低利率環境下保險產品吸引力提升,行業全年業績高增長將是大概率事件;二是保險資金投資渠道領域不斷拓寬,投資能力更加有得放矢。
?循著這兩條邏輯,各路資本相繼瞄上保險行業的真相,也自然浮出水面。
?首先,政策紅利集中來襲。無論是從監管部門的公開表態,還是記者從市場一線獲知的最近消息,均指向2015年將是保險新“國十條”發布后的配套政策集中釋放期,商業保險發展迎來政策環境最好階段。尤其是涉及稅收優惠政策部分,將成為撬動保費高增長的最大杠桿,可帶來年均百億甚至千億的保費收入增量。
?其次,保險投資領域全部打通后,保險資金收益率步入穩定上升期,不再如過去般大起大落。而隨著保險資金海外投資步伐加快,整個投資格局將發生質的轉變——從過去單一幣種依賴A股到多幣種多資產,多樣化戰略的資金配置將帶領保險資金邁向一個全新的收益階段。
?事實上,前述論及的兩個觀點,在保險業甚至投資界都已達成共識。或許,眼光老辣的機構投資者看到的不止于這個層面。一家機構投資者人士直言,將考慮把保險板塊作為長期資產進行配置,而這一切都基于在中國社會保障體系、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中,保險業將成為支柱力量的長期視角。
?我國的社會養老問題日益嚴峻,民眾對醫療健康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此情況下,中國未來保障體系的改革方向,必然會強化商業保險的生力軍作用。而從國際上其他國家的發展經驗來看,在這過程中,商業保險公司扮演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因此,出于構建可持續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的目標,政府必然對保險業提供持續且有力的支持,以使其能夠分擔政府的壓力。不難預見,在稅收等政策支持下的中國保險業,將改變之前的粗放、波折的發展模式而進入健康持續發展的快車道。
?不過長期趨勢向好,不代表短期無壓力。于保險業而言,低利率是把“雙刃劍”,一方面提升了保險產品的相對吸引力,另一方面卻加大了保險資金中長期的配置壓力,考驗保險公司資產負債匹配能力。雖然在償付能力監管之下,保險行業短期不存在利差損風險,但仍需要保險公司做好產品結構轉型、優化資產配置結構以及資產負債匹配管理。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