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成人,四虎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久久,伊人精品久久久7777,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99精品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亚洲精品成人毛片久久久,久久精品99精品免费观看 ,99热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免费,久久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珠江口海域平均每年接到白海豚死亡數近14頭
來源:金羊網-新快報 發布時間:2015-11-03 06:00:10

  環境惡化,海水污染,海洋開發活動頻繁……

  9年間珠江口海域平均每年接到白海豚死亡數近14頭

  過去的十余天里,一頭來自珠江口海域的中華白海豚闖入廣州珠江西航道。此后,這只擁有上翹唇線似一直在微笑的“海洋精靈”,上演了一個曲折而至今仍懸而未決的故事。記者昨日從廣州市海洋與漁業局漁業處獲悉,自從24日起,這只年老體弱且聲納系統出現故障的白海豚大白就再也沒有現身江面,似乎是不辭而別了。

  跟隨觀察白海豚多日的相關主管部門及專家團隊表示,他們祈禱大白順利返回海洋,但同時也做了最壞的思想準備。

  這只生死未卜的白海豚也再次將白海豚群體的生存境遇凸顯在人們的視線內。

  這樣一種可愛的造物精靈,近年來卻飽受著日益惡化的生存環境的考驗。大橋、核電站、穿梭不息的船只、過度捕撈的漁業、水下的爆破聲、不斷入海的廢水……都像一個個魔咒,讓他們的生存之路越來越艱難。

  新快報記者 吳俊捷/文 廖木興/圖

  現狀

  2006年至今, 有記錄的年均死亡數近14頭

  中華白海豚,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為鯨類水生物,屬哺乳類動物,素有“美人魚”和“水上大熊貓”之稱,堪稱大自然的尤物。

  目前,珠江口海域是中華白海豚最重要的棲息地之一, 也是目前中華白海豚棲息數量最多的海域,僅珠江口目前記錄到的白海豚就有1870頭左右。北至深圳寶安機場附近,南至東澳島北的整個伶仃洋海域是白海豚分布的集中區之一。

  近年來,盡管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不斷加強監測,白海豚的數量也在增長,2012年保護區累計辨識個體總數為1226頭,2013年為1692頭,2014年達到1870頭。但自2006年至2014年,珠江口海域平均每年接到的白海豚死亡數量近14頭。

  專家告訴記者,一方面,白海豚胎生哺乳的特性,出生率低,成活率低,伶仃洋等海域老齡化超過一半。另一方面,其生存的海洋水質污染嚴重、漁業資源日益衰減、各種海洋開發活動仍舊接踵而至……白海豚的整體生存狀況堪憂。

  探因

  生存魔咒1

  嚴重的老齡化 自然死亡率高

  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陳加林曾對媒體表示,在管理局接到的白海豚死亡案例中,大概37%屬于幼豚個體死亡。

  “自然界中幼豚的死亡率絕對不會低于這個數字。”中山大學海洋研究學院副研究員林文治博士說,“在自然界中,類似于白海豚這樣的高等哺乳類動物,一般幼豚出生到斷奶,有近一半會去世。這是物競天擇的自然規律。”

  如此高的自然死亡率,再加上白海豚胎生哺乳類動物的特性,母豚懷孕期約11個月,一胎一仔,種群補充周期長。長此以往,白海豚種群的老齡化問題就日益彰顯,種群的延續便顯得非常不樂觀了。

  林文治結合自己多年野外觀察經驗,向記者證實確實如此,“之前在保護區工作,我們去到某些海域,比如在初次發現廣州這只白海豚的內伶仃洋北部位置,看到將近一半都是老年海豚。老齡化比重相當相當高。”他表示,“盡管還沒有確切的數據,但我覺得這個群體的生存現狀很危急,形勢很不樂觀”。

  “有次做完調查,一個漁民看見我們船上插著調查白海豚的旗幟。漁民說自己的女兒出生時,一大早在岸上就能看到一群白海豚,現在看到一只死海豚都是新聞了。”林文治說。

  相關研究指出,珠江口的白海豚60年后數量會減少74%,也就是說會剩下不到500頭。

  生存魔咒2

  污染嚴重的海域水質

  除了難以逃脫的物競天擇,處于海洋生物食物鏈最頂端的白海豚,也難逃海洋污染帶來的厄運。

  根據國家海洋局發布的2004—2014年間的中國海洋環境狀況公報數據顯示,珠江每年攜帶入海的污染物中,重金屬含量平均為5736噸,是黃河每年攜帶入海的重金屬含量的7倍多。

  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自2001年至2014年發布的歷年海洋環境質量公報都顯示,作為白海豚的重要棲息地的珠江口海域,一直都是劣質水分布的重災區。2009年,在國家海洋與漁業局歷年監控的6個入海河口中,珠江口評價最低,其生態系統多年處于不健康狀態。

  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的黃宗國等人研究發現,汞、鋅、銅、鉛和鎘等5種重金屬在中華白海豚體內的含量很高, 并證實這些污染物含量會隨海豚年齡的增長而增加。

  由于白海豚乳液含40%脂肪,會蘊藏大量毒素,第一胎的小海豚因為哺乳很容易吸收母海豚體內長期積聚的毒素,加上小海豚免疫系統還處于在發育階段,抵抗力弱,小海豚便成了海中毒素的最大受害者。

  對此,林文治表示,盡管當前尚沒有確切的數據顯示汞等重金屬已經造成了大規模的幼豚死亡,但確實發現珠江口白海豚體內的汞等重金屬的含量比較高,而這會導致小海豚因汞中毒導致畸形的風險變高。

  生存魔咒3

  日益衰減的漁業資源

  林文治還表示,海豚棲息地漁業資源的減少,也是海豚棲息地質量下降的一個重要原因。

  "白海豚的動力來源于尾巴上下擺動。海豚進入漁網后,它不能像人類可以原地往后。它必須往前沖,轉個彎兒,再往后。它為了不死,必須使勁往前沖,沖破漁網才可以活。"部分沖不破漁網的白海豚就活生生地被漁網勒死。

  他說,在多年和漁民交流的過程中,不時可以聽說一些海豚被誤捕的案例,自己戶外考察時,也經常看到活著的白海豚身上纏著網。

  白海豚為何會頻頻向漁網中跳?他解釋說,除了白海豚有追隨作業漁船的偏好以外,另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日益稀少的漁業資源,逐漸改變了白海豚的捕食策略,它們追逐漁船,渴望能夠獲得漏網之魚。

  國家海洋局海洋發展戰略研究所發布的《中國海洋發展報告2014》顯示,我國近海漁業捕撈量達90%以上。捕撈量太大直接造成我國近海漁業資源的幾近枯竭,而海水中氮和磷的富集,對于衰退的漁業資源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氮和磷的富集化導致海水富營養化,藻類植物繁生,而藻類植物要消耗大量氧氣,從而引起海水缺氧,造成魚類死亡,加劇漁業資源的減少。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自2001年至2014年發布的歷年海洋環境狀況公報都明確顯示,受陸源排污影響較大的部分河口區沿岸海域水質較差,超標項目主要為無機氮和無機磷。

  生存魔咒4

  持久的海洋開發活動

  除了陸源排污、過度捕撈等因素外,不科學的圍填海、無序采砂、航道疏浚、圍墾養殖、港口建設、橋梁建設等一系列開發活動導致濱海減少、底棲生物群落受損、漁業資源衰退、生物群落退化、多樣性下降,中華白海豚的意外死亡數量增加。多年來,珠江口生態監控區生態系統都始終處于不健康狀態——生物多樣性及生態系統結構發生較大程度變化,生態系統主要服務功能嚴重退化或喪失。

  《2010年廣東省海洋環境質量公報》顯示,截至2010年的近5年時間中,圍填海已造成珠江口海域濱海濕地減少34.6平方公里。填海造地導致濱海濕地銳減、影響海域的自凈能力。

  2012年對珠江口4個采砂區監測結果就顯示,采砂開采作業不僅導致海水中懸浮物和濁度明顯上升,而且對附近海域海洋生物也造成一定影響。

  2009年開始興建,地處珠江伶仃洋入海口處的港珠澳大橋,穿越珠江口中華白海豚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約9km,緩沖區約5.5km,實驗區約3.5km。盡管港珠澳大橋途經保護區段的工程做了諸多調整,但2014年2月珠海市海洋農漁和水務局公示的《港珠澳大橋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顯示,橋址會永久性占用海域空間,打樁作業會帶來高頻噪音影響海豚的回聲定位,施工引起的懸浮泥沙擴散、水質污染會通過食物鏈影響白海豚的健康。

  位于珠江河口的伶仃洋水域的另一大型項目——桂山海上風力發電廠也成為白海豚棲息地的一大"對手"。盡管項目早期的環評報告也對噪音影響提出了規避措施,但仍舊難以規避項目施工運行造成的水下噪聲污染。此外,海上風電場的一系列作業會造成海底泥沙再懸浮,懸浮泥沙會造成作業區周圍一定范圍海域含沙量暫時上升,這或許會造成中華白海豚餌料生物資源量降低。

  追問

  為何不考慮人工繁殖等輔助手段?

  技術要求非常高 成本非常高

  作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白海豚,由于胎生哺乳的特性,出生率低。為了更好地延續種群,人工繁殖等輔助探索手段似乎是"一劑良方"。

  對此,林文治直言:"我非常反對做這種事情。"他解釋,人工繁殖多應用在鳥、鱷魚等動物,它們通常一次產幾十個蛋,可以通過人工繁育達到種群復壯的結果。而海豚一年一胎,一胎一仔,哺乳期達兩年,應用人工繁殖非常不現實。

  "這是打著保育的旗號干一些傷害保育的事情。這意味著要從野外抓捕足夠多的海豚,才有可能繁殖等量的新海豚。"他說,"北美在海豚人工繁殖產業上走在世界前列。他們擁有全美所有能搜集到的海豚信息,將它們的物種、性別、年齡、發情期等全部記錄在案。只要有繁殖的可能,就將它空運過去,進行繁殖。現在集中了全美的資源,也勉強只能做到不需要從野外抓海豚來進行實驗。而新加坡,十幾年的人工繁殖探索,只勉強做到新生了一頭海豚,但與此同時,老去了一只海豚。"

  他還表示,即便人工繁殖成功,也不意味著大功告成。"你沒辦法確保把新生海豚放到野外,它就可以生存。"

  而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技術科科長陳希則對此抱有一定期待。他表示,保護區目前已經在著手進行白海豚人工繁殖工作的申報,而我國在大熊貓等瀕危動物的人工繁殖探索上也頗有建樹,可為此提供一定的參考借鑒。但他也向記者表示,首先得確保捕撈白海豚的技術成熟;其次,足夠的資金支持必不可少;此外,為了提高白海豚繁殖成功率以及繁殖成功后適應自然的能力,創造模擬野生環境也非常必要。

  展望

  如何保護白海豚?

  這不是操作性問題,而是選擇性問題

  談及白海豚生存境遇,林文治表示,這并不是操作性問題,而是選擇性問題。

  "社會各個層面,都必須要把環境保護當作一回事兒。要把它放在和經濟發展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去,我們才有可能去做一些有效的生物保護工作。"

  他談及目前整個社會的基調依舊是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所做的保護,只是一種緩解措施。"所以說,我們在觀念上還是沒有把環境保護放在和發展一樣舉足輕重的地位。"

  他進一步表示,"如果有一天,我們可以在發展和保護二者之間做選擇,而且兩者是等價的時候,我們所說的保護才可以有一點點希望。這是我覺得最重要的。"

  同樣具有多年白海豚研究保護經驗的陳希說,相比于大熊貓,民眾對白海豚的認知度較低,大約30%-40%的民眾對白海豚這樣的野生動物還缺乏基礎認識。他表示,民眾提高自身的海洋環保意識,對于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白海豚來說也是最好最直接的救助了。

  更多精彩資訊>>>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