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快訊(記者魯千國 李禹潼)每筆5萬,卡內十幾萬資金在數分鐘內被全部轉走,持卡人卻并不知情。10月20日晚,北京的趙女士、郭先生和杭州的任女士三人的儲蓄卡在3個小時之內接連被盜刷共計45萬元,資金流向河南一個開戶名為“趙某某”的銀行卡中。
涉事銀行今日回復新京報記者稱,三人銀行卡在交易時系統未出現異常,已將情況反饋給客戶。
家住北京的趙女士告訴記者,她于2009年辦理了該銀行卡,里面有10萬余元資金。10月22日,她發現卡里只剩下幾千塊錢,咨詢客服發現,卡里的資金在10月20日晚上七點多被分兩次轉走,每次轉賬5萬元,總共用時3分鐘。
無獨有偶,北京的郭先生和杭州的任女士兩人的銀行卡也在10月20日的晚間相繼被盜刷,郭先生卡內20萬資金被分四次轉走,任女士卡內20余萬元被分三次轉走15萬。
郭先生稱,卡內的資金通過網上銀行轉走,當時沒有接到任何短信提醒。因為自己關注了涉事銀行的微信公眾號,錢被轉走后收到了微信的消息提醒,他咨詢客服人員才發現卡內20萬元不見了。
杭州的任女士表示,當晚銀行卡被盜刷時,她的手機曾收到了3個驗證碼短信,提示她的銀行卡正在轉賬,每次金額為5萬元,收款人為“趙某某”。任女士當即撥打了客服電話,得知自己的銀行卡剛剛進行了3筆轉賬交易,已被轉走15萬元,她馬上進行了口頭掛失,將銀行卡凍結。
今日下午,涉事銀行相關工作人員回復稱,銀行前期已收到客戶反饋的問題,經查實,在交易時銀行已向客戶預留在系統中的手機正常發送了短信驗證碼,且在正確校驗客戶卡號、密碼和轉賬短信驗證碼后完成交易,系統未出現異常。“我行已第一時間將該情況反饋客戶并請其盡快報案由公安機關調查處理。”
被盜三人均表示,錢被轉走時,銀行卡和手機都在自己手中,密碼也從未告訴過別人,為何錢會通過網銀被被盜走呢?銀行方面表示,被盜三人的儲蓄卡均已開通了轉賬功能,網上轉賬時需驗證客戶卡號、密碼和手機短信驗證碼。客戶發生此類風險,從目前欺詐手段來看,客戶極有可能是手機或電腦中木馬病毒,導致銀行卡信息被竊取,且木馬病毒還可將銀行發送的驗證碼短信從客戶手機轉發到不法分子手機上,從而導致客戶信息泄露,資金被盜。
西城區法院法官提醒,持卡人在發生銀行卡盜刷以后,想要追回損失通常有兩種途徑:一是通過和銀行協商解決;二是通過法院的訴訟程序解決。但是目前來看,持卡人和銀行協商解決糾紛的可能性比較小。為了防止出現持卡人偽報或者謊報侵害到銀行權益這種情況,銀行一般會要求持卡人報警,等待警方破案。但是,由于這類案件往往涉及到跨區域甚至跨境作案,犯罪分子在短時間內難以被抓獲,被盜的銀行存款難以追回。對于一些法律意識不強、損失數額較小的持卡人,最后往往不了了之。而對于一些損失數額較大的持卡人,往往只能把銀行或者特約商戶告上法庭,要求賠償自己的損失。
涉事銀行方面表示,為防止密碼及其他信息被盜,不要隨意點擊收到的鏈接或圖片,手機和電腦安裝殺毒軟件等,并通過正規渠道下載軟件APP,謹慎通過二維碼、鏈接等方式下載。
記者了解到,三人的銀行卡被盜刷后,已分別向當地公安經偵部門報案。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