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慌情緒緩解
新興市場獲資金流入
⊙本報記者 王彭
盡管MSCI新興市場指數在今年三季度跌幅超過15%,但隨著投資者盲目的恐慌情緒得到逐漸修復,市場對新興市場經濟的預期呈現明顯改善,并加大了抄底新興市場ETF的步伐。彭博最新公布數據顯示,截至10月23日當周,美國的新興市場股票和債券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的資金流入翻了一番。
美國最大共同基金公司領航集團大中華區總裁林曉東日前表示,公司旗下ETF已于10月開始買入A股,并計劃在未來12個月內增持A股達217億元。而三季報顯示,QFII新進了42只A股。中金公司在近期報告中指出,海外資金已連續12周凈流入中國股票。全球型基金近兩月對中國股票的倉位配置比例明顯提升,其增倉速度之快,僅在2008年末“四萬億”投資政策出臺時才有過類似情形出現。
瑞士信貸(CreditSuisse)研究分析師近期表示:“我們認為近期新興市場的轉變來源于兩大因素,一是美聯儲推遲加息,二是中國采取了穩定增長趨勢的財政措施。”美國9月份的非農數據讓人失望,加息日期有望繼續推遲,使新興市場資本加速復蘇。
瑞銀財富管理全球首席投資總監Mark Haefele則在最新發表的《投資總監月報》中指出,“過去10年來市場持續對新興市場過度寄予厚望之后,近年來隨著曾經不可思議的經濟衰退襲擊巴西和俄羅斯,我們看到樂觀觀點正在消退。投資者紛紛從新興市場撤離資金,配置于新興市場債券和股票的資金占比從2013年的17.3%下降到目前的15.6%左右,低于2008年以來的平均水平。”
不過,Mark Haefele認為新興市場股票已經超跌,哪怕些許好消息也可以推動股市上漲。例如,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MSCI)新興市場指數目前的市凈率在1.4倍,低于歷史均值1.9倍,也遠低于2008年危機之后的低位。有望好轉的數據可能包括凈利潤率企穩,該數據自2007年以來一直處于下行趨勢,而現在已出現企穩跡象。同時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帶來的挑戰似乎也在減弱,而新興市場工業產值增速超越發達市場的幅度為兩年多來最大。在本月的戰術資產配置中,瑞銀將新興市場配置從減持上調為中性。其認為,雖然基本面依然不樂觀,但許多負面消息已經計入股價之中,而中國出現意外好消息的可能性上升。
富蘭克林鄧普頓投資公司在最近發布的新興市場概覽中表示,新興經濟體的增長趨勢整體上強于已發展市場,是長期以來不變的觀點,其預計在不久的將來這種走勢將會延續。該公司指出,盡管巴西及俄羅斯等主要經濟體表現疲弱,但預計2015年新興市場的增長將輕而易舉地超過已發展市場,尤其是中國及印度帶動亞洲強勢增長。
此外,富蘭克林鄧普頓認為,新興市場構成吸引力的原因在于與已發展市場相比,新興市場經濟體通常債務較少,并持有大量的外匯儲備。近年來,新興市場的外匯儲備呈上升趨勢,因此,這些市場目前所持儲備遠高于已發展市場。統計顯示,新興市場的儲備總計7.6萬億美元,而已發展市場為4.2萬億美元。此外,于2014底,新興市場的公共債務占國內生產總值僅略高于30%,遠低于已發展市場的超過100%。這并不表示部分新興市場政府的債務不太高,但整體上相對于國內生產總值而言,債務的比例非常低。
在市場調整階段,富蘭克林鄧普頓指出,可以尋找在市場下跌時被不公平拋售,且相對于其真實潛力而言被低估的投資項目。最近,該公司已在新興市場的股票中發現這些機會。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