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可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憑借分級基金品種與規模的快速膨脹,鵬華基金在今年二季度掙足了面子。然而好景不長,受6月中旬以來股市調整的影響,鵬華基金旗下分級基金成為虧損大戶,公司資管規模在三季度受其拖累慘遭腰斬,成為縮水最為嚴重的基金公司。
另據中國基金業協會日前公布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9月30日,100家基金公司資產合計6.69萬億元,相較二季度末時的7.11萬億元,縮水5.92%,其中,三季度有50多家基金公司規模縮水。
2/3產品縮水 規模排名大滑坡
中國基金業協會日前公布的基金管理公司資管業務總規模排名榜單顯示,截至2015年9月30日,鵬華基金的資產規模僅剩981億元,相較于二季度末時的2277億元,縮水57%,慘遭“腰斬”,其公司規模排名也由第7位大幅下挫至第19位,下降12名。
今年上半年A股市場穩步攀升,直到6月中旬迎來一波快速下跌。在行情向好的前幾個月,分級基金受到投資者熱捧,鵬華基金借助新基金發行實現了規模暴增。今年上半年,鵬華基金共發行新基金25只,其中分級基金9只,公司規模從2014年年底時的689億元猛增至二季度末時的2277元,大增230%。
但自6月中旬股市調整以來,與大盤指數關系密切的分級基金出現批量下折,股票基金贖回大增。鵬華基金旗下的20多只分級指數基金中有約3/4的產品份額縮水。其中鵬華銀行分級的基金份額由二季度末的278.54億份縮水至三季度末的74.33億份,縮水比例高達73%,成為鵬華基金旗下縮水最嚴重的產品。
而鵬華基金旗下的17只股票基金,包括普通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在內,有14只份額縮水,比例達82%。其中鵬華改革紅利的基金份額由二季度末時的34.89億份降至28.88億份,減少6.02億份,縮水17%,成為縮水最多的股票基金。
總的來看,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三季度末,鵬華基金旗下共有基金產品86只,第三季度有大約2/3的基金規模縮水,使得鵬華基金成為縮水最嚴重的基金公司。
屢現下折 分級基金成虧損大戶
自6月中旬股市調整以來,與大盤指數關系密切的分級基金屢現下折,洶涌的下折潮不僅給投資者帶來觸目驚心的損失,也令基金公司虧損嚴重。鵬華基金旗下的20多只分級指數基金集體虧損,成為拖累公司業績的主力。
據公司官網顯示,目前鵬華基金旗下的分級指數基金共有23只,其中,今年以來新成立的就有12只,占比超過一半。包括4月17日成立的鵬華銀行、4月29日成立的鵬華酒、5月6日成立的鵬華證券、5月18日成立的鵬華一帶一路、5月27日成立的鵬華高鐵、5月29成立的鵬華新能源、6月9日成立的鵬華創業板、6月16日成立的鵬華環保和鵬華移動互聯網、8月13日成立的鵬華鋼鐵和鵬華新絲路、8月17日成立的鵬華醫藥衛生。
據粗略統計,今年以來鵬華基金觸發下折的分級基金多達9只。截至7月2日,鵬華高鐵B份額的基金份額參考凈值為0.225元,達到基金合同規定的不定期份額折算條件,成為鵬華基金觸發下折的第一只產品。5天之后,即截至7月7日,鵬華新能源B份額的基金份額參考凈值為0.210元,達到基金合同規定的不定期份額折算條件。
值得注意的是,這兩只基金也是觸發下折時間最短的基金。鵬華高鐵B、新能源B分別成立于5月27日和5月29日,這就意味著,這兩只基金剛剛度過滿月之喜即遭遇了下折的洗禮。
此后,鵬華基金掀起一波下折潮。截至7月8日,鵬華地產B份額的基金份額參考凈值為0.222元,鵬華帶路B份額的基金份額參考凈值為0.235元;截至8月24日,鵬華證保B份額的基金份額參考凈值為0.174元;截至8月25日,鵬華互聯B份額的基金份額參考凈值為0.240元,鵬華信息B份額的基金份額參考凈值為0.148元;截至8月26日,鵬華傳媒B份額的基金份額參考凈值為0.238元;即截至9月14日,鵬華國防B份額的基金份額參考凈值為0.237元;截至9月15日,鵬華環保B份額的基金份額參考凈值為0.239元,均達到基金合同規定的不定期份額折算條件。
基金下折導致基金公司真金白銀的流失。據基金三季報顯示,鵬華基金旗下的20多只分級基金規模集體縮水,并且集體虧損,多數產品虧損超億元。其中,鵬華國防分級虧損74.85億元,鵬華證券保險分級虧損31.44億元,鵬華銀行分級虧損18.68億元,鵬華信息分級虧損7.99億元,鵬華傳媒分級虧損6.87億元,鵬華一帶一路分級虧損6.23億元,成為虧損大戶。
調倉失誤 股票基金全部陷落
除了分級基金之外,鵬華基金旗下的股票型基金也全部陷落,集體虧損。
其中,鵬華醫療保健虧損14.21億元,成為虧損最嚴重的股票基金。該基金在三季度末的資產規模為23.46億元,期初的基金份額為25.51億份,期末的基金份額為21.59億份,縮水15%。鵬華動力增長虧損10.45億元,鵬華醫藥科技虧損9.51億元,鵬華改革紅利虧損8.43億元,鵬華價值優勢虧損6.88億元,均虧損超過5億元。
股票型基金作為主動管理的產品,其業績的好壞直接反映了基金經理,甚至公司投資總監的投研水平,在整體行情的把握、個股的選擇及調整以及倉位的控制等方面,都考驗著投研團隊的專業實力。
擔任鵬華消費優選、鵬華養老產業等多只基金的基金經理,同時擔任基金管理部副總經理的王宗合在三季報中稱,“我們在三季度維持二季度末以來的對市場走弱的看法,在倉位和持倉結構中也堅持了這樣的思路,在契約框架下,通過結構調整來規避系統性風險。但實踐中的效果打了很大折扣,主要問題是在市場反彈過程中,調整結構和調整倉位,帶來了很大的摩擦成本。這種摩擦成本一部分是由于市場波動大的原因,另一方面是對市場短期交易屬性的認識不足,定力不夠。”
擔任鵬華消費領先等多只基金的基金經理,同時擔任基金管理部副總經理、投資決策委員會成員的陳鵬也在三季報中稱,“2015 年三季度,市場出現了慘烈的下跌。由于市場下跌速度超出我們的預期,加上政府“救市”政策的出臺增加了判斷的難度,三季度,鵬華消費領先基金繼上季度調整了股票持倉結構后,沒有再對倉位進行大幅度調整。最終導致凈值出現了大幅回落。”(李保金 張漢青)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