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天貓的“雙十一”狂歡節日,佐藤達也和他的團隊變得越來越忙碌。這名日本人是GU在中國區域的電子商務負責人。中國的消費者讓他吃驚不小,“線上開店以來的業績增長是我們預訂目標的200%~300%”。
也許大多數人對于GU這個品牌還是陌生,但如果說起它的母公司迅銷集團和姊妹品牌UNIQLO(優衣庫)便耳熟能詳。
主攻線上銷售
2013年的秋天,GU進入中國,這要比UNIQLO晚了近12年。在快時尚中,UNIQLO的價格已算“親民”,但GU的價格比前者平均再低20%~30%左右。
如今,兩年過去,GU在中國市場的進展顯得有些“緩慢”。截至目前,GU在中國僅開出了兩家門店,除了在淮海路的第一家旗艦店,另一家依舊在上海——長寧區的金虹橋商場。
而同屬一個家族集團的UNIQLO,在中國的發展則可以以迅猛來形容。截止2015年6月,優衣庫中國門店總數達到363家。按照迅銷集團CEO柳井正在2015年8月提出的計劃,UNIQLO在中國未來的開店計劃是每年新增100家店鋪。
2015年8月,GU正式入駐天貓,“團隊的運營都是公司自己在做。”佐藤達也并不愿意透露具體的銷售額。但毫無疑問的是,200%~300%的強勁的線上銷量讓GU發線了另一座金礦。不同于其姊妹品牌,目前這家公司對外表示其主要精力放在電商上,因為“通過網購你可以將產品的信息觸達全中國消費者”。
雖然,日本人保守的習慣和性格讓在記者的一再追問下也不肯透露對“雙十一”的預期銷量。中國的電商市場一年超過50兆日元。零售業全體占比為10%,而日本只有5%。這些數字讓佐藤達也期待這個中國最大規模的網絡購物節可以給GU這樣年輕的品牌帶來突破與爆發。2014年的雙十一,按照天貓官方公布的銷售排名,UNIQLO單日銷售額突破1.2億元,位列亞軍。
目前來看,佐藤達也對GU在中國的線上銷售業績極有信心。他甚至笑稱“優衣庫也會擔心我們超越他們吧。”
快時尚的角逐
“UNIQLO在中國發展多年,已經具有一定知名度。所以再要將店鋪渠道開到異地相對較容易。”上海良棲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服飾行業營銷專家程偉雄指出,而向GU這樣的品牌雖然同屬一個集團,但由于進入市場較晚,再要打響知名度就很困難。
“在我們的招商過程中會發現,往三線以下的城市走,那些國際快時尚品牌就不如一二線城市那么受歡迎了。一些地方反而更加喜歡買美邦、馬克華菲這樣的牌子。”漢博商業商管中心總監崔薷予認同上述觀點。此外,她也認為,由于GU和UNIQLO同屬一個集團,所以集團公司在經營策略上會加以差異化。一個激進些,另一個就保守些。
另外一個問題是,直營店需要大量的資金來支持,品牌在開新店時需要考慮租金和平效。
于是,像天貓這樣的大流量平臺對于那些越來越多、新進入中國市場的品牌就有致命的吸引力。傾向于只開直營店的策略讓后者變得謹慎。除了北上廣,這些國際品牌并不了解中國其它市場。
聰明的開始選擇事先在網上“試水”,培養消費者。比如英國的高街品牌TOPSHOP。在2015年在北京開設實體店之前,它和中國的幾個時尚電商網站都有合作,那么和最大的電商平臺合作也是水到渠成的必然行為。《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拿到的一份數據顯示,TOPSHOP在2015年10月的天貓官方旗艦店銷售額比2014年同期增長200%;而一款Joni版的牛仔褲,目前累計銷售超10萬條。這個銷量足以讓任何一家線下的實體店羨煞眼。
天貓服飾類目負責人的爾丁認為,借助阿里大數據,國際品牌還可以布局線下版圖。許多原本只在一線城市最繁華地段開店的國際品牌,如優衣庫通過大數據能精準匹配消費需求,深入中國三四線城市。
服裝電商正處在快速增長階段。易觀智庫《中國B2C市場季度監測報告2015年第一季度》的數據顯示,2015年第一季度中國B2C市場服裝交易規模達1205.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4.1%,其中天貓占據了近七成的市場份額。
雖然如此,但這些國際品牌還是不甘心放棄它們在線下的份額。佐藤達也表示,GU目前在日本本土9年發展覆蓋300多家店鋪,未來不會因為線上發展勢頭而放棄線下開店的計劃。“未來在中國的發展不會輸于姊妹品牌優衣庫。”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