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寧29日在京表示,目前中國社會正從工業化階段向后工業化階段過渡,不可能保持8%以上的增速,只要能保證中國經濟增速長期維持在5%-6%左右即可。
厲以寧是在當天召開的2015金融街論壇全體大會上作如是表述的。
厲以寧表示,人類社會的發展主要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農業社會,農業在GDP中所占比重最大;第二階段是工業化階段,第二產業占了主要地位;第三階段是后工業化階段。
厲以寧指出,后工業化階段的特點是第三產業占了重要位置,在當前發達的西方國家中,第三產業產值占GDP的比重一般在60%—70%,據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的最新數據,中國第三產業產值的比重已超過51%,中國已處于由工業化階段向后工業化階段過渡的時期。
據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的數據,今年前三季度及第三季度,中國GDP增幅均為6.9%。這是2009年6月以來中國經濟增速首次跌破7%,引發國內外輿論的強烈關注。
對此,厲以寧認為,以第三產業為主的西方發達國家,增長率一般為3%,頂多4%;而中國過去經濟增速之所以高,是因為經濟處在工業化階段。當前中國處于向后工業化階段過渡,已無法保持如此高的經濟增長率,且若繼續保持8%的增速,甚至可能帶來嚴重的產能過剩。
針對經濟新常態,厲以寧認為,適應新常態非常重要,特別是要適應第三產業為主的國內經濟。在這一過程中,金融應該發揮重要作用。
厲以寧指出,金融應該發揮的作用包括:參與解決農村的改革問題、大力建設公共投資基金、鼓勵創新創業、鼓勵國有大企業改革等。(記者 陳康亮)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