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著30多年歷史,肩負城市腹地穩定供熱重任的北京第二熱電廠老廠區正式宣告轉型,進軍文化創意產業,目前正在建設招商,明年“五一”即可開園。這是記者昨天(10月28日)從西城區了解到的。
由“二熱”脫胎換骨而來的文創園占地7.9萬平方米,將采用修舊如舊的手法進行改造,保留帶有工業遺產風貌的老廠房等設施。園區計劃分三期開發建設。其中,首期規劃面積3.2萬平方米,位于園區的北側和東側,在規劃設計上將結合天寧寺、白云觀等周邊現有歷史文化元素,形成現代工業遺產與傳統歷史遺跡相交融的文化特征。
為了讓更多有創業意愿的年輕大學生找到自主創業空間,園區除了保留老廠區的“原汁原味”之外,還將提高入園企業的工作舒適度,使園區環境更加優美。
目前,園區招商工作已全面啟動,將面向“文化+科技融合、文化+金融創新、文化+成果體驗”為核心內涵的、具備一定影響力和品牌效應的企業。“已經有不少大型文創企業向園區拋來橄欖枝。”西城區文創辦相關負責人孟盼介紹說,未來園區將立足于打造高端的文創產業聚集區,吸引國際級的文創企業、大師級的藝術家和文化名人入駐園區,完善產業鏈條,實現新型產業聚集。
“二熱”轉型而來的文創園地處天寧寺文化片區,位于西城區西南隅。該文化片區以建于北魏時期的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天寧寺為中心,向南已建有永豐源陶瓷博物館,北側已建有中國音樂產業基地中唱園區,西側為即將轉型的華電(北京)熱電有限公司。西城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按照本市城市空間發展策略及總體規劃布局的要求,天寧寺周邊的文創項目必須要重視歷史文化遺存的可持續保護。因此,今后天寧寺文化片區的發展,會充分考慮新興產業與當地歷史文化底蘊的內在契合。
新聞背景
“二熱”的火熱歲月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中央重點單位和使館區靠分散的小鍋爐供熱,飛灰很多,嚴重影響城市環境衛生,供熱難以保證。1972年,本市決定新建北京第二熱電廠,選址在西便門外天寧寺前街。1977年11月5日,北京第二熱電廠第一臺機組并網發電,1980年7月15日全部建成。
2009年8月5日,“二熱”燃油機組正式關停。從發電到關停,30多年來,“二熱”為首都的熱電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尤其作為北京市冬季采暖供熱的重要熱源,確保了城市腹地的穩定供熱。(記者鞏崢 通訊員曹蕾)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