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再現古時營皮展示。 王鵬 攝
圖為業內規模最大的“買皮網”正式上線。 王鵬 攝
圖為交易會期間,一市民正在挑選裘皮服裝。 王鵬 攝
中新網衡水10月28日電 (崔志平 王鵬 彭建彬 李金剛) 28日,來自意大利米蘭、丹麥哥本哈根和北京、上海等地的萬余名中外客商云集“天下裘都”河北省棗強縣大營鎮。中國·大營第二十四屆國際皮草交易會暨第三屆營皮文化節在此開幕。
中國皮革協會理事長蘇超英主持開幕式。開幕式上,中國畜產品流通協會為大營鎮頒發“中國皮草工藝培訓基地”牌匾;業內規模最大的“買皮網”正式上線、跨境電商入駐、電商高峰論壇開啟。
中國·大營國際皮草交易會從1992年起,迄今已成功舉辦23屆。一批知名皮草產品品牌迅速崛起,亞洲貂、法國豹王、北極皇后等20多種裘皮服裝成為國內外知名品牌,20多家企業獲得中國皮革協會認證的真皮標志。
據官方介紹,棗強的皮草產業經過多年發展,已形成以大營為中心,擁有加工企業和攤點1.4萬家,皮毛專業村100多個,專業戶近萬家,輻射到周邊5市縣500多個村莊,從業人員25萬人,年出口銷售額達7億美元,形成了跨兩省三市五縣的大經濟圈。
本屆交易會匯聚國內外眾多皮草知名企業參展。參展范圍包括裘皮服裝、紡織圍巾、毛領帽條、皮張、褥子、皮毛工藝品、剪絨制品等,涵蓋了裘皮產品的所有領域。
官方表示,大營還是裘皮服裝出口創匯的主要基地,產品主要出口俄羅斯、日本、美國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大營作為出口俄羅斯的最大基地,在莫斯科常年設有攤位500多家,銷售人員達1000人以上;在韓國、日本設有辦事機構50家以上,在浙江、福建、黑龍江、遼寧等國內銷售機構達3000多家,建立了面向全國的營銷網絡。
交易會為期五天,期間將舉辦裘祖文化企業家聯誼會、“2+X”皮草電商平臺聯盟啟動儀式、皮草業發展論壇、大營國際時尚周暨皮草訂貨會等系列商業商貿活動。
棗強古稱棘津,因棗木強盛而得名。相傳,制裘技藝是商末少師比干在大營為官時發明,至今已延續發展了三千多年。明朝鄭和下西洋,營皮以“皮板柔軟、毛眼遂適、色澤協調時尚”而進入歐洲上流社會。清朝道光年間,英、俄、日、荷等10多個國家的客商開始在大營設立貨棧,營皮曾長期作為出口免檢產品遠銷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