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財經10月28日訊 中金公司發布關于“社保制度研究之五”主題策略,對中國養老之困做了解讀,中金認為,中國養老之困已非遠慮,而是近憂。在當前基本養老保險體系之下,不考慮財政補貼,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累計結存將于2019年消失殆盡。如果維持近年來的財政補貼力度,累計結存將于2023年消失殆盡。
中金認為,2014至2050年間城鎮職工基礎養老金累計缺口的現值為41萬億,相當于2014年GDP的60%,缺口主要來自人口老齡化和轉軌成本兩方面。分階段看,2023年前是養老金制度改革的最佳窗口,在此之后,養老金收支情況將快速惡化。
研報要點:
已非遠慮,而是近憂
對于中國養老之困的討論由來已久,如今形勢更加嚴峻,改革更加迫切。中國勞動年齡人口已在2013年見頂。目前3個就業年齡人口撫養一個退休年齡老人,到2050年將變為1:1。中國目前37歲的人口年齡中值已經超過了發展中國家和中高收入國家,向發達國家和高收入國家靠近,但從人均收入來看,卻達不到這一水平。截至2014年底,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存3.56萬億,僅占2014年GDP的5.6%。不考慮財政補貼,2014年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已經收不抵支,收支缺口為1,300億,預算顯示2015年的收支缺口將擴大至3,000億。
根據我們測算,在當前基本養老保險體系之下,不考慮財政補貼,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累計結存將于2019年消失殆盡。如果維持近年來的財政補貼力度,累計結存將于2023年消失殆盡。2014至2050年間城鎮職工基礎養老金累計缺口的現值為41萬億,相當于2014年GDP的60%,缺口主要來自人口老齡化和轉軌成本(歷史改革中未補繳的債務,26%)兩方面。分階段看,2023年前是養老金制度改革的最佳窗口,在此之后,養老金收支情況將快速惡化。
四問中國養老之困
養老金繳存比例能否下調?中國28%的基本養老保險繳存比例在世界排名居前。如此高的繳存比例增加了企業的負擔,不利于企業經營和投資,也限制了第二支柱企業年金的發展。企業繳存比例下調1個百分點,養老金缺口現值占2014年GDP的比例提升5個百分點。轉軌成本是過去制度改革遺留的歷史問題,若由國家承擔,足以支持企業繳存比例下調5個百分點。
單一支柱,能維持么?企業退休職工養老金連續11年上漲10%,基本養老金的人均支出增速明顯高于人均繳存,但是基本養老金幾乎是目前中國退休人員的全部收入來源,顯然單一支柱無法維系。發展企業年金應與降低基本養老金繳存比例,加大遞延稅力度同時推進。以美國為例,第一支柱的基本養老金的結存僅占養老金總資產的10%,只占美國退休人員收入來源的35%。在建立多支柱體系同時,養老金待遇調整機制也應予明確。假設2016年之后,退休工資上漲幅度保持略高于物價漲幅,那么基礎養老金累計缺口占2014年GDP的比例將下降30個百分點。
國資劃撥是否可行?國有資本本應歸全民所有,歷史債務也多來自國企職工,劃撥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合乎情理,并能有效降低養老金缺口。如果把國有企業股權每五年劃撥10%給社保,至2030年劃撥至40%后保持不變,那么分紅收益折現后相當于2014年GDP的25.2%,基本可以抵消轉軌成本。
為什么需要延遲退休?我國當前56歲的平均退休年齡是在1978年時確定的,那時中國人口的預期壽命是65歲,而目前中國人口的預期壽命已經提升至75歲,延遲退休存在可行性。對比國際普遍65歲的退休年齡,我國的退休年齡偏早。假設明年公布提高退休年齡,2020年開始正式實施,每五年提高1歲,2050年平均退休年齡從當年的56歲提升至62歲,那么基礎養老金累計缺口占2014年GDP的比例將下降33個百分點。